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责任,积极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21世纪是创意经济的时代。目前,中国缺乏创造性人才。高职院校要承担起培养创新人才的责任,加快发展创新教育,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素质的创新人才。创造教育应该立足。创意教育只有与当地创意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才能相互促进,共同成长,这不仅让创意教育成为活跃的水源和有根的大树,也让创意产业遍地腾飞。文化创意设计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驾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问题设置教学内容,依靠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来设计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了让自己的创意设计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浙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整合政府、行业、企业的力量,成立了文化创意园,成为义乌小商品的创意引擎,义乌创意产业的孵化器。设计专业的师生在园区内设立工作室,教师带领学生承担设计业务,将学习过程转化为工作过程,以此培养学生的市场嗅觉,学生的很多设计被企业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从而化解了当前创意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矛盾。在义乌举办的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商品交易会期间,义乌工商职业学院专门为学生设立了实践周,为学生搭建展示创意作品的平台,让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将自己设计的作品带到市场,在展会上收集最受欢迎的国际设计产品,带回最前沿的设计理念,与同学一起学习研究。成都在线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既是一种新设计、新技术,也是对传统的扬弃和创新。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需要创造力。高职院校要抓住创意产业发展的机遇,开展创意普及教育,让更多的高职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走向社会。从教育现状来看,长期的应试教育束缚和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学生在应试教育中的学习成绩相对较差,但他们的创造潜力不一定“不如人”,实践能力和天马行空的想法有时也比别人强。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已经开始强调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但往往局限于创业选修课、就业指导课等表层课程,缺乏注重探索创新领域、研究创新方法的深层次课程。高职院校应努力开发创造心理学、创造经济、创造思维、创造技法等多层次的创造实践课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正能量,培养知识结构复杂、创新意识强、实践能力强的创造型人才。在课堂组织上,要善待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和创造力。在课程考核方式上,将学生的创作作品和创作行为纳入其课程毕业成绩,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创造自己的想法,形成共同创新、共同创造的学习氛围。总之,主体性的发展、创造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激发创造智慧,营造创造氛围,促进创新人才成长。创意的影响和渗透,不仅在于事物的变化,更在于人和观念的变化。在教育环境和氛围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邀请著名艺术家举办创作高峰论坛、传播创作理念、分享创作精华;通过举办创意沙龙和校园创意集市,激发学生的创作火焰,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组织创意设计大赛、创意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奏响创意交响曲;通过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网络等方式,开展创造性、创新性人文素质教育。高职院校之间也可以组建创意联盟,你可以唱我出来演“创意剧”,促进资源共享。实践证明,通过创意大篷车进校园、创意作品大赛,可以涌现出大量代表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富有时代特色的创意作品。校园雕塑、景观设计等方面也要融入创意和创新的人文元素,让创意随处可见。总之,丰富多彩的创造活动,结合优美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可以在创造教育中发挥理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