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
前几天,一条微博视频在网上引起公愤:
12月7日,广西南宁某早教机构,两个孩子因玩具发生争执。
然后男孩的妈妈一把抓住女孩的脖子,扔进了海洋池,造成女孩脖子上的淤青和抓痕。
当女孩的母亲向她寻求理论时,她自信地声称她正在“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来保护她的儿子”。
男生和妈妈的行为让网友愤怒,为小女孩打抱不平。
看完之后,演员伊能静评论道:“只有培养自己,才能培养出有教养的孩子。”
更有一些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关键:保护孩子是迫不及待的,但也要讲是非曲折。
早教机构负责人说,小男孩一边玩,一边一直追着小女孩,但是小女孩就是不想和他玩。
追的时候不知道男生是想抢女生的球还是想和女生握手。他们吵了一架,女孩抓住了男孩的头。
这一幕恰好被一直在忙着看手机的妈妈看到,于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打了小女孩。
作为一个母亲,我理解男生和妈妈担心孩子的损失,但我不同意她的做法。
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靠父母的保护才能安全成长。保护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保护孩子”的出发点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要说“度”。
因为,保护孩子不当就是保护自己的过错。一旦过去,“爱”就变成了“伤害”。
二
保护自己的错误就像杀死一个孩子
这个故事是日本作家奎托斯托诺在小说《红手指》中讲述的。
初中男生性侵一名7岁女孩,然后残忍杀害。他的父亲,前原昭夫,发现他下班后杀了人,所以他要求他自首。
当时,智四的母亲不仅抱怨丈夫的粗鲁行为,吓坏了儿子,还以儿子的前途为由,千方百计阻挠丈夫报警。
母亲对儿子的爱已经到了是非不分的地步。她以为是在救儿子,却不知道是她把儿子培养成了残忍的杀人犯。儿子欺负别人,她什么都不想;儿子看淫秽杂志,她也不在乎;我儿子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喜欢年轻的女孩。她没有正确引导她,甚至没有认真对待。
儿子被杀后,她想的不是带儿子投降,而是想办法帮孩子保守秘密.
被捕后,智的第一句话是“父母都不好”。
“都是父母的错”这句话是那么的真诚,却又是那么的真实。
保护自己的错误就像杀死一个孩子。
不改正错误,一味的保护自己的缺点,溺爱自己,掩饰自己,只会犯大错。
前不久,“上海杀妻藏尸案”迎来二审。
在审判过程中,督察说:“朱晓东及时认罪,真诚忏悔,得不到受害者家属的理解,也得不到公众的原谅。”
朱晓东进了监狱,最后成了这样,这与他母亲为自己的错误辩护有关。
面对媒体,朱晓东的母亲原谅了她的儿子:“他也很害怕。他也是个孩子,没经历过什么。”“他不是故意的,他只是错过了……”
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罗静说:“没有坏孩子,只有坏父母。”
护短不是爱,是砒霜加糖,既害人,也害己。
通情达理的父母都知道,要给孩子爱,就要分清彼此,权衡事情的轻重。
因为他们知道,每次保护自己的过错,都是在害自己的孩子。
三
短期护理不是为了孩子,而是为了你自己和你的脸
知乎上有个问答:为什么有的父母会护着自己的过错?
其中,一位高赞这样回答道:
短期照护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家长不愿意承认自己教育失败”。短期照顾不是为了孩子,而是为了自己和孩子的脸。
今年夏天,在上海迪士尼乐园,与幼女大吵一架的母亲,非但没有保护孩子,反而公开指责“八岁儿子摸人家屁股”,恼羞成怒。
4399cc7da41495031df.jpg" />这位“护短”的母亲,在儿子作出不雅动作后,被人当众揭穿,实在伤自尊。
急于“护短”,一是袒护孩子,不想孩子在公共场合被人指责,但更多的是,她自己脸上挂不住。
她不愿意承认自己教育的失败,只能把一腔怒火发到无辜女孩身上。
将心比心,作为母亲“护子心切”的心情可以理解,只是这种用一种行为掩盖另一种错误行为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父母任何一次错误的教育示范,给孩子带来的伤害都是不可估量的。
台湾艺人狄莺,对儿子孙安佐可以说称得上教科书式“护短”。
曾有媒体报道,孙安佐在台湾读初中时,怂恿同学跳楼,甚至殴打一名女生。女生家长要起诉孙安佐,狄莺自己亲自跑到学校哭诉、求情,最终和解。
不仅如此,孙安佐曾因为在阳台上用BB弹攻击路人,而被邻居多次按门铃警告“不要纵容小孩”,狄莺都没有当回事。
她的护短,最终让孙安佐做事越来越离谱。今年3月份,他在美国因涉嫌恐怖袭击在美国被捕。
事件曝光后,狄莺和孙鹏卖了家中两栋豪宅,凑了1.3亿元赴美营救儿子,并宣称儿子很乖,攻击学校的话“只是开玩笑”。
如此护短,真是要毁孩子一生啊。

黄磊说:“家长看孩子都不理智。”
小孩子之间抢玩具、发生争执,家长满脑子里想的都是自己孩子有没有吃亏;孩子犯了错,家长极力帮孩子辩护;孩子作业没做完,考试成绩没考好,家长认为是老师教的不好……
这些护短行为,都是不理智的。
爱令智昏。
对于父母而言,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护短是一种错误的教养方式,却被你当做爱孩子的金科玉律。

四
孩子需要的是补短,而不是护短
我的一个高中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件事。
她刚毕业那年,班里有个特别调皮捣蛋的男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还经常逃课,科科成绩亮红灯。
在一次家访中,她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反应给了学生家长。孰知,学生的妈妈立马黑脸了,跟老师说,“你一定搞错了,我家孩子很听话懂事,从小学到初中,学习都挺好。”
家长宁可相信孩子自己说的,都不肯相信老师的话。
“护短”是人之常情,是爱的表现,但却是教子的大忌。因为,“短”是护不住的,越护越“短”。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孩子也是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发现孩子的缺点后,用得体的教育方式,和孩子一起去正视它,才有利于帮助孩子“拨乱反正”,回归正途。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暖心新闻。
贵州贵阳一8岁男孩因为调皮,把班牌给弄坏了,老师要求赔偿,妈妈便罚他自己捡垃圾卖钱,自己来赔。
当记者问他,以后还要不要破坏公物时,孩子回答“不要了”。
自己的错误自己买单,为这位妈妈的教育方式点赞。
一如网友所言:“不管将来他能不能变得多么优秀,有这样的妈妈至少他不会学坏,还会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父母之爱子,不是在发现孩子的缺点后急于护短,而是要给孩子正确的指点,和善而坚定地修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引导他做个温善纯良,又不舍爱与自由的人。
为人父母,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孩子需要的是补短,而不是护短。
文章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