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省级重点大学。它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河北省支持的一流国立大学是一流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起源于1902年在北京成立的顺天府学校和1906年在天津成立的北洋女师范学校。1996年6月,原河北师范大学和河北师范学院与1952年成立的河北教育学院和1984年成立的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合并,组成新的河北师范大学。它是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高等师范院校之一,为河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教育部实施大学建设和优秀教师培养计划。
河北师范大学占地1829亩,藏书290万册。现有在职教职工2818人,博士生导师145人,各类硕士研究生导师97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本科生21463人,研究生5944人,成人教育学生13202人。这所大学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它拥有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的350多名长期和短期外语和学位学生。
学校现在有21所专业学院和一所独立学院(华汇学院)。共有94个本科专业。博士学位授予8个一级学科,可招收50多个专业培养博士生。硕士学位授权26个一级学科,可注册130多个专业培养硕士学位。主要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文学、历史、科学、工程、管理、艺术等十个学科。
河北师范大学科学研究与建设
2002年至2008年,学校获得国家资助项目143个(自然科学项目112个,社会科学项目31个),发表学术著作664篇,发表学术论文7929篇,其中456篇被列入三大指标。2002年至2009年,学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126项奖励(政府奖励),其中一等奖12项,二等奖35项,三等奖79项。
截至2015年,科研经费快速增长,从2002年的610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1.0033亿元。年开展的国家基金项目数量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承担了国家“973”和“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历史编纂工程重大项目等一批影响较大的科研项目。2010年,孙大冶院士的研究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填补了河北省的空白。姜春兰教授指导的博士论文已进入“中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行列。一些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已在《科学与自然》等权威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已获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就奖、国家词典奖、鲁迅文学奖等。
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由原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河北教育学院图书馆和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合并而成。到2015年,图书馆总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近5000个阅读座位,藏书300多万册。它是以教师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现代大学图书馆。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包括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和教育科学版三个版本,由河北师范大学主办,双月出版,国内外均有出版。它的前身是《教学与研究》。1981年,经河北省新闻出版局和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批准。正式更名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并以编号(80)冀字第005号向社会发行。在1998年全国期刊重组中,该刊获得全国统一编号CN 13-1061/N,国际标准编号ISSN 1000-5854,季刊。
到201年
河北师范大学学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