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学前教育学院是广西唯一独立的幼儿园师范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心和广西特殊教育教师培训中心是附属学校。
广西学前教育学院的前身是广西天真师范学校,北平象山慈善学院桂林分院,由著名幼儿教育家张学门于1938年创办。200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广西学前教育学院。
截至2016年1月,学校共有两个校区,南宁校区和平果校区,总面积541亩,总建筑面积145,700平方米。共有6个教学部门和1所附属幼儿园,有29个专业(方向);共有412名教师和5862名全日制大学生。
广西学前教育学院的历史沿革广西学前教育学院起源于1938年2月,由中国著名学前教育工作者张学门创办的北平象山慈善学院桂林分院广西天真师范学校。
1920年,熊希龄先生在北平创办香山慈善协会,并担任会长。
1930年秋,应熊希龄校长的邀请,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张学门创办了北平象山慈善幼儿园北平幼儿师范学校,并担任校长。
1938年2月,在广西教育厅的支持下,在桂林市东华门街成立了北平象山青年慈善学院桂林分院。章学门是校长,戴子安是教务主任。除了原来的专职教师之外,省教育厅的工作人员和省医院的几名医生也被聘为教师。
1939年,该校在日本轰炸下三次被迫迁往另一所学校,并前往柳州市三江县古一乡和儋州乡办学。
1940年春,北平象山慈善暨儿童研究所桂林分院成立了第二所学校,象山慈善暨抗日战争幸存者儿童学校桂林分院,简称“柳州象山慈善暨儿童学校”。
1941年8月,慈孝迁至柳州市玉峰路(现位于刘墉路一小学)。
1942年1月回到桂林。
1944年,由于桂林的紧急情况和严峻的战争形势,张学门和一些教职工去了重庆,学校被移交给广西省教育厅。
1951年8月,柳州市借用柳州香山祠校舍的一小部分,开办了以周杨琪为首的柳州幼师班。
1952年秋,经广西教育厅批准,柳州幼儿师范学校扩建为柳州幼儿师范学校。杨若愚是校长,江欣燕是教育主管。
1953年,广西南宁师范学校开设了幼儿园教师培训班。
1954年2月,广西省政府调整了师范学校的布局。柳州幼儿师范学校被勒令迁往南宁市,与广西南宁师范学校合并,并在广西设立南宁师范学校幼儿师范系。
1956年,广西省教育厅遵照教育部“师范学校要适当发展”的指示,在南宁郊区长岗岭建立了一所幼儿园师范学校。桂林市教育局在正阳路中山中学旧址(现桂林市第九中学)开设了桂林幼儿师范学校。
1957年,南宁师范学院被勒令迁入并正式列为“南宁儿童师范学校”。同年11月,桂林幼儿师范学校迁至南宁幼儿师范学校。
1969年9月,南宁幼儿师范学校被勒令关闭,分配给南宁的校舍改为第十九中学。
1974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广西幼儿师范学校更名。
1977年,注册完成并恢复。
1984年9月,自治区政府批准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心”,并与学校建立两个品牌和一套人员。
1985年,自治区成立委员会同意
截至2016年1月,学校拥有教职工412人,副高以上职称人员59人(含8名教授);200多名客座教授和200多名兼职教师。109名专职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占专职教师总数的54.5%;拥有高级职称的专职教师41名,占20.5%,双师型教师129名,其中双师型专职教师98名,占专职教师总数的49%。
截至2016年1月,学校共有6个教学部,包括教育部、艺术系、语言文学系、特殊教育部、五年制教学部、公共基础部(社会科学部)、1所附属幼儿园(自治区示范幼儿园),共有29个专业(方向)。
截至2015年1月,学校获得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自治区人民政府决策咨询成果奖一等奖、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广西学前教育学院学术研究2015年新增教学科研项目31个,其中专职教师主持项目25个,占项目的80.6%。省部级项目2。科研经费80万元(其中广西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基地60万元),学校配套经费35.5万元,共19项。发表了大约92篇论文,编写了14本书和教材。
截至2015年1月,学校获得广西社会科学成就奖一等奖和四等奖。该学院已经出版了近90本书或教材以及300多篇论文。在各种竞赛中,学生获得了104多项国家三等奖,其中包括35项一等奖。自治区有162个奖项,其中包括60个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