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反思的数学教案设计《1和许多》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让孩子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听课习惯,用多感官引导孩子认识“1”和“多”。经历“多”可分为一,一.一,一.合起来就是“多”。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和同伴。
【活动目标】
1.用多种感官引导幼儿认识“1”和“多”。体验“多”可分为1、1. 1, 1 .合起来就是“多”。
2.培养孩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听课习惯。
3.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正确评价自己和同伴的活动。
4.愿意清晰明确的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
5.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难点】
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即“许多”可以分为1、1. 1, 1 .所有加在一起是很多的。 【活动准备】
1(森林背景)、活动卡(一狮多狼);主题2(蘑菇,一个大蘑菇,很多小蘑菇);每人一个塑料戒指,每人一颗糖。 【活动过程】
(1)故事的引入,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1.老师讲了一个故事:“在一个美丽的森林里,住着一只骄傲的狮子,它每天都出去炫耀自己的威望,没有人敢惹它。有一天,狮子出去练武,看见一群狼在那里练武。他跑向狼群,喊道:“你们这些小东西,你们不怕。你敢来找我。简直是找死。如果可以的话,让我们来一场比赛。”就这样,他们开始了一场竞赛。一只狼走过来,被狮子咬死了。另一只狼上来了,被狮子咬死了。所有的狼都被狮子杀死了。孩子们,看看现在是谁站起来了。(狮子),有几个(1)?摔倒的是谁?有多少只狼?引导幼儿说“多”。老师继续讲故事:“这时,狼大哥对他的兄弟们说,我们刚刚一个个上去了,现在我们有把握一起打败狮子。于是,一只狼起来了,一只狼起来了,一只狼起来了,一只狼起来了,一只狼起来了,变成了“许多”狼,它们一起上去和狮子竞争。果然,狮子被打了,孩子们。(1头狮子),站起来的是几只狼?(许多)狼。
2.在刚才的故事中,孩子们知道“1”和“许多”。现在让我们用行动来表达“1”和“很多”。(竖起一个食指代表“1”,张开双臂代表“很多”)。
3.听口令,做动作:老师说“1”,孩子拍1手,老师说“很多”,孩子拍很多手。
(二)观察比较,感知“1”与“许多”的数量关系。
1.展示蘑菇主题图片,让孩子看看图片上有几个蘑菇?(很多)。有几个大蘑菇?(1);有多少红蘑菇(很多),有多少黄蘑菇?(1).
2.让孩子们在教室里找出“1”是什么?什么是“很多”?
(三)组织游戏,师生互动,感知“1”与“多”的内在逻辑关系。
1.在圈子里找朋友。
老师把塑料圈拿出来放在地上:“小朋友,老师有几个圈?”(很多圈)。“现在请小朋友自己走一圈,大声说‘我走了一圈’。”当孩子们拿到圆圈时,他们坐了下来。老师问:“我的很多圈在哪里?”启发孩子说很多圈都被孩子拿走了,很多分成了一圈又一圈。请把圈放在地上,圈里面跳“1”,圈外面跳“很多”。
现在圈累了,请把它送回给孩子们,大声说:“我给它圈了。”“刚才,孩子们每人给老师跑了几圈?(1),老师,现在有几圈了?(很多),我的很多圈子是从哪里来的?(1, 1 .全部加在一起就是很多)。
2.分糖果。
就像刚才的游戏,重点引导孩子说“很多分成一个,一个.一,一.所有加在一起是很多的。
活动评估:
你今天和老师玩游戏开心吗?为什么?你学到了什么,本?
领?(幼儿讨论)教师小结,重点表扬在活动中认真听老师指令的和大胆讲述的幼儿。
请小朋友吃糖果结束活动。
反思
认识“1”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比较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根据他们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许多”。只学习“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小班幼儿学习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通过游戏教学法、情景设置等手段开展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始终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帮助幼儿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小百科:数量,指事物的多少。是对现实生活中事物量的抽象表达方式。
【小班数学教案设计《1和许多》含反思】相关文章:
• 幼儿园小班数学下学期教案《神奇的小火车》含反思
• 幼儿园小班教案《整理照片》含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单双数》含反思
•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数字9》含反思
• 幼儿园大班教案《减法》
• 幼儿园中班教案《分类》
•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找方位》含反思
•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分析图形特征》含反思
• 幼儿园小班教案《形状》
•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下雨啦》含反思
• 幼儿园小班游戏课教案《小孩小孩真爱玩》含反思
• 幼儿园大班教案《蜂蜜蛋糕树》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