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曾说,“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如果不是生活,那就不是教育。”生活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是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现在的生活才是最真实的生活。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也要保证儿童日常生活健康、有序、有价值的发展。现代课程理念强调每天都是一门课程,课程与生活的融合要求教师通过课程活动使课程生活化。充分刺激孩子的感官,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真正生活在一个需求、兴趣、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世界里,这样孩子的生命才会更有活力,更有成长性。和孩子一起散步的时候,总会聊到树的样子和变化。“你看,樟树好像已经结出果实了。”“哇,这棵树开黄花,好漂亮。”“我知道这香味是桂花树的香味。”"樟树也很香."“也许是玉兰花的香味?”我发现在每天上学的路上,幼儿园里到处都可以看到花草树木。有了这个教育机会,我跟着孩子的兴趣走,支持他们自主学习。孩子是天生的“剥削者”,幼儿园的细微变化溢于言表,于是他们以此为教育契机,组织孩子的观察和讨论,这样一场精彩的孩子与树的旅程正式拉开序幕!首先,数树,发现新的场景。首先,在去曾广场参加活动的路上。罗浩说,“老师,我闻到一阵香味。是炒栗子的味道吗?”孩子们被香味吸引,一路寻找。他们边走边讨论他们的发现。西西说:“我经过这些树的时候,闻到了香味。一定是这树上花的小香味。”镜头二:早上,孩子们像往常一样来到操场活动。"我还闻到了树上小花的香味."杨洋喊道,“咦,好熟悉的味道。”“对,对,对,这是我们上次在路边闻到的花香。味道是一样的。”“咦,幼儿园怎么会有这种味道?”“你看,你看,那棵树上的小花是不是和你去曾广场路上看到的那朵一样?”孩子们朝里面看,寻找树下的花香.场景3:孩子们记录下他们的发现。来看看他们在哪里发现了花香!“我们幼儿园的广播室旁边有一棵大树,树上有很多白色的花,闻起来很香。”“门卫旁边有很多开着小黄花的香树。”"在幼儿园的围墙旁边也有许多香树."“我们坐车的地方也有很多香樟树,也是香的,秋天会结果的。”
儿童的生活环境包含了激发儿童兴趣、问题和需求的各种可能性。重视课程资源,就是要让我们的课程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兴趣和需求。当孩子们闻到花香的时候,我只是带着孩子们讨论,却没有及时发现课程的价值。当幼儿园桂花的香味再次吸引孩子们的目光时,我终于抓住了这个机会,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树木资源,开始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探索。103010指出: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趣事、游戏、意外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抓住时机,积极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儿童的趣事、游戏、意外事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抓住时机,积极引导。因此,基于幼儿的兴趣和问题,结合园内可利用的资源,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实用、可操作、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探究性问题,带给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体验。
对于这张树木分类统计表,孩子们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见他们拿着白纸和笔冲到每一棵树前,认真记录。有的孩子直接在地上写字画画,有的边走边用手指数着,有的喃喃自语,有的人聚在一起记录彼此的话语.
李瑞阳:“我画香树的分类,我是按照散发香味的东西来画的。比如桂花画四瓣。”王“我认为树木可以分为四类:不怕寒冷的,结果的,落叶的和会开花的。”胡可欣:“我画了一张幼儿园教学楼周围树木的地图。看,我还有一个地图标志。它上至北方,下至南方。你一眼就能看出,樟树在教学楼的北面,桂花树在教学楼的西面。”关思远:“我也画了方位图,但是他们不在教学楼附近,有树屋滑梯,有儿童车库的竹梯,还有操场。”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观察,是孩子获得科学经验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激发孩子探索欲望最直接的方式。孩子在观察中总是有很多好奇心和疑问。整个幼儿园,树特别多,有的会开花,有的会落叶,有的会结果.这些树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索欲望,于是我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分类、记录、讨论、分享这些树,在活动中不断产生关于树的新体验。二。盘点新挑战又到了每日早间播报的时间了。胡可欣兴致勃勃地分享香樟的变化。崔指出:“我们幼儿园有很多香樟树。你在说哪棵树?头都晕了。”几个“树”队实地考察,他们用不同的方法统计:方法一:统计点数;方法二:用分支写数字;方法:采集叶片并计数;方法四:记录桌数。林玉:“在树下的土上写1,然后在另一棵树上写2。”他在泥土上乱划,树枝断成两截,写的数字看不清。青青说:“棕榈竹的叶子又大又硬,两个人一起拔不出来。”贾加还发现,“有些树是落叶树,它们都没有叶子。”
ixunzhongxin/yuansuochuanzhen/2022-04-15/1650008668943728.jpg" title="1650008668943728.jpg" alt="image006.jpg"/>昱霖:不能在地上写数字,树枝容易断,写出来的也看不清,你们有什么好办法?佳佳:是的,天太冷,有的树叶都落光了,数树叶子的方式也不好。宸宸:我觉得拿纸、笔记录的办法好。可以随身带着,如果计漏了,我们还可以补上。罗昊:我也觉得这个方法好,我爸爸手机上记账软件,做个那个大饼一样的表,特别好。我们可以用那个方法计幼儿园的树有多少棵。雨萱:我没有看过大饼一样的记录表,我可以用我会的方式记录吗?像房子一样的记录?雨萱和罗昊同时看着我,我微笑的朝他俩点点头,同时对大家说道:记录表当然可以不同样啦,选用你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吧。洋洋:我是记录的是幼儿园都有什么树?多少棵?怡涵:我记录的是相同的树有几棵?通过多实地考察、记录,幼儿统计出幼儿园每个区域都有树,其中香樟树最多有35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大自然和生活中真实的事物与现象是幼儿科学探究的生动内容,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是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要让儿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探索和体验是课程必不可少的部分,孩子们通过小组合作、实地考察、认真记录,不仅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题,还能在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继续探究。借助幼儿园随处可见的树木,带着孩子们的问题,我们开始一场“奇妙树木”的探索之旅。在主题组织与实施中,孩子们进行了实地统计,针对“幼儿园有多少树”“相同的树有几棵”等问题进行探索,并运用统计图、记录表等方式寻找答案。在解决真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获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利用家长资源,鼓励幼儿资料查找,进一步学习了常见的统计图形式及其优点。

三、数“量”新配方在交流各小组的统计图时,孩子们发现一个新问题:每组统计的数量不一样怎么办?婷婷:桂花树和香樟树排列的很整齐,只要先点数香樟树和桂花树,然后相加起来就得出了总数。思媛:我用气球表示小树,一共有82棵。宗楠:我写一个‘大’字和数字8来记录幼儿园找到最大的树。

洋洋:对呀,我们幼儿园的灌木丛很多,我们需要确定灌木的数法。航航:这怎么数,又多又乱?乐乐:不能一根一根的数,天黑了我们也数不完的。开心:有的树干缠绕在一起不好数。子恒:那按照空开的地方,一堆一堆数。琳琳:按排来数,一排就数1,密密麻麻靠在一起的树,就用排来计数。振萱:有的地方空的多有的地方空的少,看!我画表格,一边数一边记录,还可以把它长在什么地方也画下来。兆航:琳琳和我在一起的,我发现那边的树,一排有4棵树,一共有3排。然后我一个一个的数,一共有12棵小树。嘟嘟:我每次数到10个时,就竖起一根手指头,最后数出竖了几根手指头,加上零头,大家上课的楼房旁有38棵树,和我们的统计表一样的哎。熙熙:我是跟老师借的计算机,用的计算机帮忙的的。大家的计算都是对的。听到嘟嘟这么说好几个孩子也模仿尝试了起来。


统计出不同场地的树木数量,这一经验的获得不是教师告诉他们的,而是他们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自己总结出来的。这不正是幼儿游戏过程中的学习和发展吗?嘟嘟的计数方式是利用手指计数,整十相加个数,难度进一步提高。这反映了幼儿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品质。幼儿在尝试的过程中,还不断观察和思考,总结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改进自己的行动。活动中,幼儿总有机会跟有能力的同伴模仿和学习,实现着快乐成长和发展,这有助于他们探索得更加深入,获得更多的发展。在这次统计过程中,小朋友们发现香樟树是比较容易数的,因为香樟正好是一排,可以从头走到底按顺序的数;而洒金珊瑚丛是比较难数的,用小朋友的话说就是“它们长得有点乱”,既像是环形又很杂乱,很容易重复数或漏数。在小朋友遇到困难并解决不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提供引导和帮助,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我引导孩子们发现由于植物生长的特点,它们的计量单位也不同,比如:“一棵树,一朵花”,在班级区域中我新增了墙面学习学量词,语言区也投放了量词学习教玩具,同时还和孩子们学习量词的律动儿歌。

在《树不胜数》班本课程中,我们开展实践、团讨、实践,以儿童为中心,解决了关于材料、方法、环境的问题。“数树”是幼儿自己的需求,而我们平时预设的活动,总是先将教师想好的问题乃至答案,变成一个固定的步骤流程,去导幼儿,这就很难与他们的思考节点契合。活动中孩子们的交流、分析、小结正式幼儿积累经验的过程,原来每一次失败都在收获新的经验,都在走向成功。在同样的问题情境中,每名幼儿都在各自的水平上,充分调动已有的数学经验,建构起新的数学经验(即在数的分解与组合方面获得了经验的拓展),幼儿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他们的思维也会交得更加清晰、敏捷。实现了在“最近发展区”的提高。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在游戏中熟练地使用猜想、实践、对比、验证的方来解决问题,体验着成就感和自豪感。这些好的习品质和方式是可贵的,将伴随幼儿一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