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主次分类,并找到多种分类方法并加以表征。
2.提高孩子观察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发散思维。
3.引导孩子积极互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准备工作:
课件,每人一片。
活动流程:
首先是开头部分,引入话题。
今天天气真好。我想带你去一个好玩的地方!
1.让孩子们观察这幅画。
这个动物园里发生了什么?(动物饲养员出现)
2.原来许多新动物已经被转移到动物园了。现在乱七八糟的,动物园管理员很头疼。我们怎么能给这么多动物分类呢?你愿意帮助他吗?
第二,动物分类游戏。
1.这里有什么小动物?让我们帮助他们分成两类。怎么分呢?
请标出分类方法。你如何标记它?
谁想试试?
总结:你做得很好!我们可以把具有同类特征的动物放在一起,归为一类,并标记这个特征。
还有哪些分类方法?请试一试。记住,标记我们要分类的方式。
操作:一级分类。
你是怎么分类的?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总结:太好了,你说的一些方法我都没想到!
2.动物园管理员看到我们的小伙伴这么棒,就找了一群小动物,让我们帮他分类。我们来看看这些动物是怎么分的。请标明分类。动物分成两类后,怎么分?
操作二:进行二次分类。
总结:其实这个游戏告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这些孩子能想出这么多办法。
第三,游戏。
我们帮了动物园管理员很大的忙,他非常高兴,想邀请我们一起玩。
一个游戏。我们在场的小朋友是不是也可以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哪两类呢?
还可以怎么分?
四、结束部分
我们可以去班级找一找哪些可以分类的东西吧,玩了这么久,我们跟动物园的小动物说再见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运用信息化技术贯穿始终,整个活动在一个自然、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活动开始时,动物管理员的出现使幼儿的兴趣很高,并且大班孩子经验比较丰富,对动物都有所了解,在对动物进行描述时显得非常有自信。本次活动的重点在于幼儿自主拟定分类标准,对大班幼儿来说需要发挥想象力。这要求幼儿必须对分类动物群有较深较全面的了解,并经过发散性思维的思考拟定分类的类型。本次活动的亮点是幼儿对“如何将这些动物分成两类?”,这个问题大大发展了孩子们的发散思维,有的孩子说“可以按尖牙和不是尖牙分”“可以按照有花纹和没有花纹分”等等,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事物认识的角度是非常有创造力的。整个活动中,我以幼儿为主体,多让幼儿“说”,使幼儿在讨论讨论中拟定出新的分类标准,活动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在孩子们操作活动结束后没有及时将平板收回,所以导致有的孩子还在操作平板,虽然我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但在以后的活动中要注意及时将孩子们的操作板收回。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奇妙的动物》】相关文章:
•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我有图书要修补》含反思
•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我们换牙了》含反思
•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青蛙的生长》
•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勇敢的企鹅》
•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麦比乌斯圈》含反思
•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卵生、胎生》含反思
•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会唱歌的叶子》含反思
•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消防英雄》四篇含反思
•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奇妙的动物车》含反思
•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滚进球门》含反思
•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神奇的纸筒》含反思
•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小豆子请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