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施“学区化教育”的几点看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天津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6年—2020年)》(教委金〔2017〕35号)等文件精神,为促进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全市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努力做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工作,在实施“河东区初等教育发展合作学校”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化小学教育合作机构的合作交流机制,进一步改革区域管理模式,进一步拓宽均衡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教师整体专业能力水平,确保教育合作学校的质量和效率,推进小学“校区办学”进程,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按照市委、市政府、教育部、市教委的部署要求,按照“巩固现有成果,完善相关制度,促进教育公平”的工作思路,创新办学体制和机制,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完善小学办学体制,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力度,办好每所学校,教育好每一个学生,高水平均衡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政府统筹和因地制宜相结合。在区政府的领导下,区教育局根据本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情况,对我区小学校区的办学进行了统筹规划,明确了本区的发展目标,促进了实践创新。同时,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本地区学校的教育现状,因地制宜地制定学区管理办法,保证合作机构之间资源的相对平衡。
(2)坚持协调推进与内涵发展并重的原则。要打破校际壁垒,通过多校协调、优势互补,缩小校际差距,实现学区内学校硬件设施、课程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合作与共享,促进学校之间先进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深层次开放交流。通过学校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合作与创新,不断产生新的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学区内所有学校的教学管理、课程建设、课堂改进、教师培训、学生活动、学校社会互动、特色创建、质量评估、学校文化生成,推进内涵建设,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三)坚持学区管理与尊重学校创新相结合。在区教育局的指导下,学校应根据学区内学校的现状,加强学区管理机制的改革,形成学区特色。同时,激发每所学校的活力,引导每所小学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文化特点,创造性地推进学区教育的各项工作,不断培养和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三。发展目标
优化小学教育合作机构构成,推进学区教育进程。学区内的学校以平等互助为原则,以协调发展为目标,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第一合作单位:互助路小学、友谊路小学、中环东道小学。
李松竹小学福东小学二桥小学
第二合作机构:一所中心小学、六纬路小学、居委会小学、
翔宇小学大乔路小学
第三合作单位:实验小学、源城小学、东兴小学。
第二实验小学
第四合作机构:象山路小学、松山路小学、盘山路小学、
梨园小学
第五合作单位:51小学、2中小学、常州路小学、
沂沭李小学
互助路小学、第一中心小学、实验小学、象山路小学、未来小学为学区合作学校的组长,校长为组长。其他单位是成员学校,校长担任副校长。
V.功函
(一)进一步优化小学教育优质资源配置,完善招生制度。根据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区教育局科学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按照规定做好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覆盖城乡的基础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有效促进教育公平。我们将做好小学办学资源建设的调查工作。我们会全面考虑区内居民人口的规模、变化趋势、适龄人口的变化、人口密度、地理环境及现时中小学的空间分布等因素。提前规划,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切实保障适龄儿童享有相应的公立学校学位。同时,要科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因地制宜做好各校区的总体规划布局和优质资源的配置,营造有利于校区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的生态环境。逐步建立合理的小学区合作体学生分配机制,按照相对邻近原则合理分配小学区合作体学生,确保优质教育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
(二)推进校长办学理念、学校文化建设进程,逐步打造学区办学特色。加强学校行政干部在学校管理、文化建设、特色办学、素质提高等方面的借鉴、交流与合作。每个学区都成立了一个由组长学校领导的研究社区,成员学校的校长、副校长和所有教师都参与其中,制定年度计划,设计活动内容,明确职责分工,落实责任目标。小学学区合作机构应积极探索新的区域管理体系,建立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交流共享机制,进一步加快小学现代化均衡发展的步伐。
(3)促进骨干教师流动,充分发挥名师的主导作用。按照“合理梯队、优化结构、均衡布局”的原则,优化学区骨干教师资源配置。鼓励骨干教师合理流动,通过更换骨干教师、分配有特殊需要的教师等形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学科基地建设、联合校教研、师生结对等方式,建立以优秀教师为主导的区域教研一体化培训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对于在学区流动的骨干教师,应给予绩效评估、职称评估和任命以及优先评估。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和辐射带动作用”
(五)推进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探索学区特色。在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聚集学区内成员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构建具有学区特色和区域特色的高质量课程开发、共享和分配机制,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平台在我国与我市“一师一优”优质资源、校际课程资源共享、教育教学研究、质量监控和质量评估等方面的作用。拓展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差异,尊重选择,优化教学环境。
Vi .保障措施
(a)加强组织领导。市教委将把学区作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点项目。地区教育局也将此作为年度优先事项。所有学校都应高度重视,强化责任,密切合作,把这项工作做好。要结合地区教育实际,制定推进校本教育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明确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和时间表、路线图,精心组织、精心安排,确保校本教育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落到实处。区教育局在区政府领导下,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学区布局工作,重点解决学区内的疑难问题。
(2)优化和完善制度建设和管理机制。要切实完善和创新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确保学区运行,充分调动成员学校和教师参与学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在管理经验辐射、课程资源共建、高素质教师流动、教育科研交流、校舍资源共享等关键环节下功夫,确保校区整体质量提升,充分发挥校区办学特色。要积极探索建立“区管校招”机制,开展学区教师整体管理,制定学区骨干教师流动办法,完善流动教师绩效考核体系。要确保学区内学校骨干教师的流动,形成骨干教师流动机制。班组长学校应承担起帮助教师的责任,开展有针对性的优秀教师交流,形成定期的教师交流制度。各小学区合作组织计划组织优秀教师、名师和特级教师主持合作组织的校本教研活动,为合作学校教师备课、讲课、教研、科研等提供示范指导和培训指导。
(3)不断加强专业支持。区教育中心小学教研室应加强对学区办学相关问题的研究。深入学校内部,指导各校区的教学和科研活动,设计和开展基于校区的各种教学和科研活动,引导校区提升内涵。
(四)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区教育督导部门应将学区的办学工作纳入督导范围。同时,开展学区办学绩效评价,积极探索学校发展评价的基本依据,制定学区办学评价指标,对学区整体办学状况进行评价,并将学区办学成果纳入小学教学评价体系。D的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