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目标:
(一)能感受到音乐雄壮有力的风格,并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巡逻者形象。
(2)能够用肢体动作大胆表达音乐的三种不同节奏。
(三)学会看地图集和演奏音乐,与同行一起体验演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音乐播放器、演奏图表PPT、乐器(三角铁、响板、钹)、乐器图表卡等。
三.活动流程:
(一)发挥巡逻有节奏进场的作用。
引导孩子谈论学习踩点巡逻的感受,初步了解音乐所表达的巡逻形象。
(二)展示地图集,引导孩子边看地图集边欣赏音乐。
1.你在这张地图上发现了什么?(士兵的颜色、大小等都不一样。)
2.重复标记是什么意思?(知道标记中的地图应该重新播放)
3.地图集上圈起来的地方是什么意思?(意味着停止游戏并保持双手闭合)
4.地图集第一行和最后一行的图片是什么?(指导幼儿练习准备动作)
(三)听音乐,看地图,多种方式练习节奏
1.孩子们听音乐,选择通过拍手和其他身体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
2.促使孩子思考小鼓音乐能做什么动作。
3.听音乐,拍打椅子,展现巡逻队有序的脚步。
(4)用乐器伴奏音乐
1.展示小乐器的图片,让孩子观察并谈论如何伴随音乐。
(1)引导孩子发现音乐用三角形演奏,音乐用三角形和响板演奏,音乐用三种乐器演奏。
(2)提醒孩子在三角形上连续弹奏三首乐曲,在响板上弹奏第二首和第三首,只在钹上弹奏最后一首。
2.孩子们用乐器演奏音乐。
3.孩子们交换乐器,完整地听音乐,看指挥演奏音乐。
总结老师对孩子的表现。
(5)听音乐再放一遍霸气巡逻,活动结束。
从这门课的教学内容来看,知识性强,这似乎与第二次课改淡化音乐教学中知识点的要求相悖。但是,淡化知识点并不代表没有,要把握知识与审美体验之间的度,我们认为关键在于怎么教。旧的教学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基础的单向传递过程,而新理念认为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
开始上课时,安排学生走进教室听进行曲,为欣赏铺平道路。基础部分要求学生边看音乐边唱歌,复习已经学过的复刻标记,这是下一次复刻标记新教学的热身。D.C意为从头重复,D.S意为从* $ *标记重复到fine结束,可以和之前学过的重复跳标记结合使用。针对D.C .和D.S .的教学,在讲解了两个重复标记的区别后,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使用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来表示音乐词汇,并让学生谈论演唱顺序,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歌曲中使用它们来使复杂的短语变短。这样就可以将枯燥的乐理知识解释得生动有趣,学生可以快速区分和应用复杂的D.C .和D.S。
在听主教材《巡逻兵进行曲》第一主题的过程中,穿插了对管乐器的理解和对音色的聆听。教师通过猜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猜的过程中展示真实的物体。为了看到平时只在电视或书本上看到的乐器,学生们有着很高的学习氛围,在不断的成功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第二个主题的倾听和欣赏中,老师设计了一个要求:‘告诉我今年三月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请听并模仿。让学生有目的地听,是培养学生良好听力习惯的有效方法。通过聆听,他们可以感受到音乐的节奏、乐器的音色、曲调中蕴含的感情等等,通过老师的介绍了解音乐的创作知识。第二个主题听与听中穿插了打击乐器的知识,模仿打击乐器对小军鼓的节奏,既调节了课堂气氛,又为下一次完整的听与听铺平了道路。再听音乐时,由于音乐较长,为避免枯燥,老师不仅指导学生认真听音乐,还组织学生开展模仿音乐家表演、模仿巡逻兵巡逻、模仿军鼓等活动。这种活动模式突破了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的教学模式
从《音乐课程标准》的解读来看,3-6年级的孩子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从音乐教学的角度来看,随着他们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的进一步扩大,他们的体验、探索和创造能力增强,因此有必要拓宽他们的音乐学习领域,丰富他们的音乐曲目,增加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和音乐常识的内容。这节课结束,我们安排欣赏了最著名的《拉德斯基进行曲》进行曲,带领同学们体验维也纳金色宫殿的伟大和与乐团指挥互动的兴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呼应本班进行曲的主题。
第二次课程改革强调学习者参与音乐实践,即学习音乐要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进行。纵观本节课,从反复标记的学习,到与管乐器的紧密接触,再到全程互动,所有的教学设计都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学习,这是一种有益的实践。
【《巡逻兵进行曲》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音乐教案:好朋友
幼儿园音乐欣赏教案:小老鼠和啤酒桶
大班音乐教案:快
乐的小雨点•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等到我们长大了
• 幼儿园大班歌唱游戏:小小种子
• 大班音乐教案:鱼儿的梦
•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乌鸦喝水
•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三条鱼》简案
•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小海军
• 幼儿园大班韵律活动教案:杀鸡宰鸭
• 大班音乐欣赏:采茶扑蝶
• 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绿色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