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师范资讯网

幼师信息网

招生报名咨询

学校报名咨询热线电话 咨询热线 15617622773
首页 > 资讯分享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数组成》含反思

作者:[db:作者] 2022-02-22 浏览:

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数组成》包含反思,适用于大班数学主题教学活动。使幼儿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数字与人的生活的关系,引导幼儿探索、体验和感受10以内数字的构成中所包含的数学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价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以及除法和积分的顺序等。开展幼儿园大班数字教学活动,实现数学的生活化是关键。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体验和感受10以内的数的构成所包含的数学关系,如包含关系、等价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以及全数和部分数的除法和积分的顺序,是幼儿园大班数教学活动的关键。

2.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体验数学的生活,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培养观察、辨别、绳之以法的能力。

活动过程:

大班作文教学要强调相关经验的获取和积累,同时重视对各种数学关系的理解,重视思维方法和解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孩子积极探索,从中发现规律,避免把学习数字的作文变成死记硬背的过程。教师在设计10人以下的大班教学活动时,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1.第一阶段:除法和积分的经验积累建议选择数字‘5’作为儿童开始学习数的分量,因为5的大小适中,而且可以避免儿童常规的‘均分’思维。教师可以给孩子提供大量关于5的除法和积分的运算材料,供孩子进行各种探索活动,如“分水果”、“剪贴格子纸”、“散花”、“分玩具”、“转棋子”、“形成连线”等,让孩子理解除法和积分的含义和基本运算规则,如什么是除法、什么是除法,以及记录的内容和结果。

当孩子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5’操作经验时,可以引导他们转移使用5的经验,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完成2 ~ 4的学习。因为2 ~ 4的组数不如5,而且孩子已经熟悉了2 ~ 4的活动规律,他们独立完成学习并不困难。

2.第二阶段:探索被发现数的分解规律。在幼儿5年内学习数的除法和积分的经验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幼儿在6年内开始学习数的除法和积分时,探索数的分解规律。首先要引导孩子探索一个数分成两部分时如何穷尽所有的点,比如五部分有四个点,六部分有五个点.在操作和观察的基础上,找出哪种方法可以快速分割,不会遗漏,从而引导孩子体验分割和整合的顺序。

3.第三阶段:掌握数的除法和积分结构。当幼儿熟练地对8以内的数字进行除法和积分时,教师要打破幼儿的认知平衡,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各个分量的异同,从而感知和体验两个分量之间的互补和互换关系。

针对学习数的构成需要处理和解决的几个问题,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不仅要明确每个阶段的重点和孩子需要积累的相应经验,还要明确每个阶段应该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孩子分析、比较、综合和总结,每个阶段应该提供什么样的合适的教学工具来帮助孩子理解其中的数学关系:

因为孩子有平均分的经验,为了避免干扰,老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不易平均分的物品,如书籍、毛绒玩具等。以游戏‘分书’和‘皮琼分书’为例。在引导幼儿观察老师手中物品和数量的同时,让幼儿思考将五个小球分成两部分的除法方法,然后邀请两个幼儿按照自己的方法演示除法和积分过程,鼓励幼儿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小球的除法和积分过程。

(2)当幼儿不能在一次操作中将一定数量(总数)的物体分成两部分时,教师可以在分划板上为每个幼儿提供两个图形或动物形象,从而做出‘分成两部分’所需的特定形象;然后在要求孩子尝试按要求操作的同时,会在绒布板上演示,强调先取总数,再除法,帮助孩子明确规则,体验总数和两部分数的关系。

(3)经过多次幼儿活动后,当老师发现有的幼儿对分分合合的活动规则还不是很清楚时,老师要在幼儿完成小组活动后,出示几个有不同问题的分分合合记录,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纠正意见,让分分合合的规则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明确和强化。

(4)当幼儿在一定数量的分分合合的活动中无法穷尽所有结果时,教师要给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操作活动,如分玩具、分花、分水果、分豆子等。让孩子充分探索,积累丰富的相关经验。展示3 ~ 4个孩子经过多次幼儿操作活动后的作业,并引导幼儿一起观察讨论,找出遗漏和重复,通过强调分离和整合的规律来分析不同的答案。

(5)当大部分孩子已经穷尽了所有的点时,教师要展示一些孩子的作业,提出问题,引导孩子向同伴学习,尽量把无序的开关记录调整为有序的开关记录。

(6)当幼儿对某项活动不感兴趣时,教师应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原因,并及时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的层次和差异。

形式的操作材料。如将"分玩具"、"分水果"等游戏内容和操作材料更换成"剪方格"、"翻片片"或"按特征分类并记录",促进其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不断丰富相关的数学经验。
  (7)当多数幼儿在多次分合活动中,既能穷尽所有分法,又能反映不同的分合顺序时,教师应在评价活动时,展示部分幼儿的作业,以"谁的分合最容易记住"为话题,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体验分合的有序性,观察两个部分数的互补关系。
  (8)当多数幼儿在分合活动中能注意到进行有序的分合时,教师应启发和鼓励幼儿用符号记录,并表达自己所寻找发现的相像的分合式,同时肯定幼儿的创造,让幼儿进一步体验互换关系。

  活动反思:
  “1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8、9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本先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主要有两点不相同:一是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因为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比较熟悉了;二是将10的组成提前到写数前面,这样既有利于在教学中利用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组成,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集中练习10的书写。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此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教材先让学生摆小棒,并根据摆的过程填10的五种组成,然后又让他们推想出10的另外四种组成,这样逐步加深学生对10的组成的理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的实际特点,我在设计“1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时,力求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从旧知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3、巧妙设计游戏,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一节课下来,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但还有一些值得进一步改进和研究的问题:
  “10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其中有一点是不相同的: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的教学,因为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比较 熟悉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10的序数意义还要不要拿来当作新授部分来讲还是点到为止呢?新课程下的教材如何来正确把握,如何让教学在第一线的老师来挖掘这个有效素材呢?这是我从事新课程教学几年来的一个困惑。
2、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时,能让学生顺着数和倒着数。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摆10个小棒。并将它们捆成一捆,让学生了解“10个一,可以组成1个十。”在处理这个难点时,我觉得我做得还不够,忽视了10还是个计数单位的教学。

小百科:组成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zǔ chéng,用于较大事物的个体部分,这个词汇是相对于宏观描述的,是在分割的基础上表达宏观意象。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数组成》含反思】相关文章:

• 幼儿园中班教案《帮蝴蝶找花》含反思

• 幼儿园中班教案《玩扑克牌》含反思

• 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相邻数》含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铺地砖》含反思

•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逛书店》含反思

• 幼儿园中班教案《会变的圆》含反思

• 幼儿园小班教案《晾袜子》含反思

• 幼儿园小班数学课教案《分点心》含反思

•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找出中心点》含反思

•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手比一比》含反思

•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3的组成》含反思

•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滴答滴答一分钟》

THE END

相关资讯

中班美术:漂亮的房子
我的家(中班美工)
蔬菜印画(中班美术)
中班艺术教学活动:花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