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反思的中班音乐教案《打蚊子》适合中班音乐主题教学活动,让孩子乐于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感受音乐中的长音和重音,在听辨中手眼协调地玩耍。快来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和对歌词的理解,看看幼儿园有反思的中班音乐教案《打蚊子》。
设计意图
夏天到了,讨厌的蚊子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虽然我们都不喜欢蚊子,但是蚊子飞的时候发出的声音似乎就像蚊子用不同的声音在唱歌,有时候我们打蚊子发出的声音也类似于某种节奏,这就让我们想起了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元素,比如长音、重音,“打蚊子”这个音乐活动就应运而生了。
中班上学期,我们开展了很多音乐欣赏活动。儿童已经能够感知音乐中的规则重音,但对音乐中的不规则长音和重音还不熟悉。这个活动着重于长音和重音的区分,挑战孩子有意聆听和记忆音乐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中的长音和重音,能够在听辨中发挥手眼协调。
2.乐于参与游戏,体验与同龄人合作的快乐。
3.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和对歌词的理解。
4.我喜欢听音乐,体验用音乐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自制的“灭蚊拍”和几张蚊子地图;音乐DVD 《七式音阶》和童谣《小蚊子》:铃鼓,打击乐,铃鼓,弦铃和其他乐器。 活动过程
一、用不同的方式感受蚊子“唱歌”的特点
老师:森林里将有一场大型音乐会。为了防止坏人闹事,青蛙兄弟承担起了守护的责任。正当大家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中时,突然飞来了一群捣蛋鬼。你认为他们是谁?它们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让我们一起来听。
1.教师展示图谱(高低不同的曲线,见下图),让幼儿直观感受高低音的特点和连贯性。
2.儿童模仿蚊子“唱歌”,根据图谱发出“嗡嗡”的声音,曲线上部的声音大,曲线下部的声音轻。
3.选择合适的乐器(弦铃、铃鼓、雪铃等。),用乐器发出声音,模仿蚊子“唱歌”,反复出现高音和低音。
4.播放童谣《小蚊子》,感受童谣的语言节奏,用肢体动作表现蚊子飞舞的样子。加一句“啪!”在童谣的结尾。蚊子都死了”,让孩子用拍蚊子的动作来加强压力感。
第二,在游戏中,进一步听区分长音和重音。
1.播放音乐《七式进阶》,再次感受音乐中的长音(蚊子飞)和重音(蚊子打),用各种肢体动作(拍手、跺脚等。)来表现打蚊子的动作。
2.小朋友用笔在音乐地图上“打蚊子”。
孩子的手上有一张地图,上面画着等于音乐中重音频率的蚊子。当孩子们听到音乐中的重音时,他们会画一只蚊子,等等。
3.老师和学生一起合作,一起玩耍。
孩子扮演“蚊子”的角色,老师用“捕蚊器”扮演“捕蚊器”的角色。《七式进阶》的音乐中,孩子听到长音,就做“蚊子飞”的动作。当他们听到压力时,老师做“捕蚊者”的动作,“蚊子”应该尽力逃跑。
4.分组完成游戏。
儿童集体游戏,一群孩子用手鼓摇出“蚊子飞”的声音,一群孩子玩“蚊子”,一群孩子在音乐中玩“灭蚊器”。 活动反思
在这次音乐活动中,在“打蚊子”的游戏中,孩子们不仅加强了对长音和重音的感知,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音乐活动本身带来的快乐。在设计和组织这次活动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第一,注意教学方法的相关性
多感官参与,多渠道感受,似乎已经成为孩子学习音乐的基本方法。因此,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儿童的多感官参与,但各种教学方法之间要相互联系,循序渐进,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更加自然流畅。在这次活动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孩子们感受和表达长音和重音。比如在活动开始的时候,我先用图集里的规律曲线来表现蚊子“唱歌”时的不同声音,给孩子最直观的视觉体验;其次,我提供了多种乐器,让孩子可以直接用乐器表达轻音,打开听觉通道;最后,在童谣中,用肢体动作展示蚊子飞翔,用动作帮助孩子加强对压力的感受。此外,我还设计了多种游戏风格,如儿童个人游戏、教师和儿童共同游戏、小组游戏等,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习更复杂的音乐。
第二,音乐活动中要注意规则。
音乐活动中的规则似乎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我们曾经把孩子遵守规则的情况作为班级评价的标准之一,但是有些老师觉得太多的规则会限制孩子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
现,于是规则渐渐地“让位”于幼儿的自由。缺少规则的音乐活动的确能够让幼儿更自由自在地表现,但音乐技能的缺失却成为必然的结果。由此我认为,在音乐活动中必然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这是保障音乐活动有效性的前提。在本次活动中,虽然我们给予幼儿自由的表现空间,但规则却是贯穿于整个音乐活动的。在本次活动中,也有一些有待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第一,当幼儿不能准确表现重音时,教师该怎么做?在本次活动中,我们要求幼儿用各种方式表示听到的重音,但幼儿的实际表现总是慢半拍,我们认为如果过于强调表现结果,可能会削弱幼儿学习的热情,所以当幼儿不能准确表现重音时,我并未加以干预,这使幼儿在音乐表现上显得过于随意。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并不一定要刻意回避,当幼儿出现错误时,如果及时将这一问题呈现出来,让幼儿自己通过讨论加以解决,反而有利于强化幼儿的有意倾听和记忆音乐的能力。
第二,中班幼儿初次学习新的内容时,可以进行合作吗?音乐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交往的机会,因此我们在音乐活动中常常会设计满足交往需要的合作游戏环节。在本次活动中,当幼儿之间开始合作玩游戏“打蚊子”时,之前的有序状态完全被打乱,“蚊子”在教室里乱飞,“打蚊人”奋力追打着,音乐反而被他们远远抛在脑后。中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心理调节能力较弱,特别是当他们在学习新的内容时,合作对他们来说可能不太适宜。针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学会辨识体重秤指针(顺时针方向)越向前表示体重越重的常识。此举既让幼儿熟悉了故事内容,又为最后大象产生的疑问奠定了“合理”的基础。
再如,尝试让幼儿人人参与称重活动。在体验称重前要求幼儿看清楚此时体重秤指针的位置;站上体重秤观察指针的变化;走下体重秤时再一次观察指针的位置。<来.源星星教.案网>如此启发幼儿关注称重时体重秤指针变化的全过程,目的在于让幼儿建立离开体重秤后,体重秤指针归“0”的经验。这是绘本中省略的画面,也是幼儿经历中缺乏的经验,更是解决大象疑问的关键问题。
最后,组织幼儿展开交流和讨论。针对幼儿获得的新的认知体验,启发幼儿用清晰的语言来回答大象的疑问,变常态的教师小结为幼儿的自主小结。
此外,课件制作也起到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主要情节的作用。
我们力图尊重原作的绘画风格,整个课件采用了原作的黑白单色,这样有利于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体重秤上,特别是用动画的方法来表现每个动物称重时体重秤指针的变化及位置,引发幼儿关注。在幼儿解释大象的疑问时,仍旧采用动画的方法来表现体重秤指针前进和倒退的动态变化过程,强化幼儿在观察、思考以及自身体验后找寻问题的正确答案。
调整教学方案后,再次开展教学活动时,有80%以上的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称体重的经验来理解体重秤指针转动与体重的关系,都愿意帮助故事中的大象来解决疑问。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执教教师,自身的整合意识和把控教学节奏的能力,尤其是教师对幼儿提要求时所运用的语言是否清晰和富有条理,对完成教学目标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百科:蚊是小型昆虫,成蚊体长约1.6~12.6mm,呈灰褐色、棕褐色或黑色,分头、胸、腹3部分。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打蚊子》含反思】相关文章:
• 幼儿园大班教案《劳动最光荣》含反思
•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音乐教案《萝卜谣》含反思
• 幼儿园大班音乐律动教案《斗牛士兵进行曲》含反思
• 幼儿园中班教案《太阳喜欢》含反思
•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小白船》含反思
•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动物走路》含反思
•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金蛇狂舞》含反思
•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教案《敲敲奏奏》含反思
• 幼儿园大班教案《颠倒歌》
• 幼儿园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超级歌会》含反思
• 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双层汽车》
•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脚丫班尼兔》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