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手势表礼仪》班社会优秀教案适合《运用手势表礼仪》班社会主题教学活动,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姿势习惯。通过老师的示范和讲解,让孩子知道不同类型手势的不同用途,培养孩子勇敢活泼的个性。来看看幼儿园《儒灵童》班社会优秀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老师的示范和讲解,让孩子知道不同类型手势的不同用途。
2.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姿势习惯。
3.在活动中展现孩子可爱的一面。
4.发展孩子的思维和说话能力。
活动准备:
儒学, 活动过程:童玲教材
一、活动导入
1.带领孩子们用儒家童玲的歌曲做节奏。
2.带领孩子向孔子行三鞠躬。
二、新课程
1.听故事,问问题。孩子们,你们是怎样和人打招呼的?
2.静静听《儒灵童》的故事,介绍情况。
老师提问:萌猫小分队是怎么问候鸭子和孔雀的?
总结:萌猫小分队的三只小猫在问候鸭子、孔雀、儒童的时候,用了各种手势,开了一些玩笑。我们通常通过挥手和点头来打招呼。孩子要记得用适当的手势和别人打招呼,以免像小猫一样闹笑话。
3.‘看’动画问题导入:小朋友,你会用不同的手势餐桌礼仪吗?
4.仔细看《弟子规》动画启发思考。教师会问以下问题:
(1)用什么手势表达礼仪?
(2)儒家童玲教婴儿什么手势和礼仪?
(3)你在日常生活中还使用哪些手势?请做它。
5.有疑问的小朋友可以再看一遍动画。老师根据本班孩子的共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暂停或播放动画。结合剧情节点,孩子可以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性的互动提问教学。
老师总结:漫画中孔子的手势表现了对他人礼仪行为的尊重,孩子要学会正确使用手势:比如问候可以通过握手、拥抱来完成。你可以向别人挥手告别。上课举手回答问题也是一种礼仪的体现,是对老师的尊重,是好孩子的做法。
三、图集演示,判断对错老师展示两张图片,让孩子判断对错。
老师看图总结:上课时,举手向老师表示知道正确答案,要求别人做某事时用请的手势,会增加别人对你的爱。手势的正确使用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孩子也要学会正确使用手势。
四、游戏互动,巩固主题名称:手语目的:让孩子认识几种常见的手势。
规则:
1.老师呈现几个常见的手势图片,分别是表扬、胜利、OK、停止。
2.让孩子谈论这些手势的不同含义,并模仿它们。
3.孩子们根据老师设定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手势。
动词(verb的缩写)活动延伸与主题内化
(1)带领孩子阅读《运用手势表礼仪》经典。
(2)引导孩子在生活中使用基本手势。
(3)与父母接触,习惯的养成会在家庭中继续实施。
百科:手势常被称为手势。指的是人们使用手臂时的特定动作和姿势。它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通讯工具,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今天我当家》幼儿园中班社会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社会教案《一起玩》包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印第安人茅屋》带反思
幼儿园《排排队》班社会领域教案
幼儿园小班教案《亲一亲 抱一抱》带反思
大班社会教案《一棵感恩树》带反思
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教案《发愁的奶奶》包含反思。
班级社会活动教案《小猫为什么搬家》带反思
大班社会教案《标志在说话》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有礼貌的小熊》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香脆蔬菜沙拉》
幼儿园小班教案《遵守秩序》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0103010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