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来源:
在体育活动中,我带领孩子们在松软的地面上玩“爬呀爬”的游戏。课间休息时,几个孩子在附近的花坛里发现了蚯蚓。平时孩子很喜欢小动物,但对蚯蚓了解不多。有些孩子能用当地方言说出蚯蚓的名字,却无法用口语准确表达其外貌特征,也不知道蚯蚓的“再生能力”。但是,有些孩子不认识他们,把他们误认为怪物和恶棍。大班的孩子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事物充满好奇。小蚯蚓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他们正在谈论这件事,一些胆大的孩子用棍子捡起蚯蚓来观察。
《纲要》指出,幼儿的探究活动要从身边的事开始。生活中有很多不起眼的事情,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为此,我设计生成了科学活动《有趣的蚯蚓》,引导幼儿进行一系列的观察和研究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和了解蚯蚓的一些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
2.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探索蚯蚓,并记录和交流结果。
3.有进一步探索蚯蚓的愿望,懂得保护蚯蚓,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
多媒体课件《聊天的两盆花》,蚯蚓,实验物品的活动过程(尺子,放大镜,玻璃板,盆,土等。):
首先,由多媒体课件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昨天晚上,我听到窗台上有两盆花在聊天。”(播放多媒体课件)一个锅说:“我锅里的土太硬了;紧紧缠绕在我的根部,我很难吸收营养。你看,我快死了。”
另一只锅说:“我锅里的土又松又软,我可以尽情地吸收养分。你看,我多茂盛。”
老师:“为什么两盆土不一样?这里有什么秘密?”
(倒出来看看)原来蚯蚓是在帮花松土,让花长得郁郁葱葱。让我们帮助花,感谢蚯蚓。
(幼儿在情境中找到主角“蚯蚓”,引入话题。) 2.孩子独立探索,实验,记录。
1.蚯蚓长什么样?请仔细看一看,摸一下,观察一下。拿盒子里的蚯蚓做研究。(为幼儿提供放大镜和透明盒子)交流结果:
蚯蚓是环节动物,细长,没有眼睛、鼻子和耳朵。身上有很多水,感觉湿漉漉的。头上围着一条腰带。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了解蚯蚓的外部特征。) 2.小蚯蚓是怎么移动的?使用运动学。摸摸它的腹部。
拉伸收缩,腹部有刚毛。蚯蚓用刚毛爬行。
3.蚯蚓的秘密是什么?它有多长?蚯蚓能在地上爬。他们能爬在玻璃和纸上面吗?哪里可以爬得快?它喜欢什么环境,干燥还是潮湿?为什么它总是藏在泥土里?他喜欢光吗?让我们做一些实验研究。(展示表格)讲解操作方法和要求。
实验一:提供一把尺子。
实验二:提供玻璃和马粪纸。
实验三:提供手电筒和纸盒实验四:提供不同硬度的粘土;此外,提供笔来记录交流和探索的结果;
蚯蚓长短不一;蚯蚓也能爬在玻璃和纸上。蚯蚓没有眼睛和耳朵,看不见也听不见,但它们能感觉到光和振动。他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土壤里。
(利用多种材料和方法对蚯蚓进行实验研究和记录分析,感知蚯蚓的特性和生活习性。(3)以兴趣引路,拓展研究。
我们已经发现了很多蚯蚓的秘密。关于蚯蚓你还知道什么秘密?
1.蚯蚓粪是个宝,可以养鸡鸭鱼等等。
蚯蚓是一种中药,叫蚯蚓。
蚯蚓还是一种营养很好的蔬菜。
4.蚯蚓能处理垃圾。
小蚯蚓真能干。他们是我们的好朋友。
(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对蚯蚓有了更多的了解,知道我们应该保护蚯蚓,热爱自然。)四。推广活动:
1.一只蚯蚓受伤了。让我们把它放在教室里,看看它是否会没事。会有什么变化。
2.把蚯蚓送回家。
(在拓展活动中,小朋友学习到蚯蚓受伤后分成两部分,有一个小技巧。有头的部分会长尾巴,有尾巴的部分会长头,就变成两条蚯蚓了!)活动反思:
1.选材与生活《纲要》提出儿童的探索活动要从身边的事物入手。这个活动的主要内容来源于生活。结合活动,引导小朋友关注周边生活,关爱人类朋友——蚯蚓。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参加了活动,发现了有趣又奇妙的蚯蚓。
2.环境放松整个活动注重每一个孩子的参与、探索和研究。孩子带着问题去探索,去研究,去发现,去发现。孩子在活动中能很好的配合。教师是材料的提供者,问题的观察者,探索活动的引导者和启蒙者,为幼儿提供了轻松自由的探索氛围。儿童充分体验了独立活动的乐趣,体现了他们的主体意识。
3.丰富材料这次活动的材料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我们提供了若干蚯蚓和相关的探索辅助材料,避免了孩子在操作上的竞争,提供了自主选择和探索的机会。
【幼儿园班级的科学活动:有趣的蚯蚓】相关文章:
儿童
园托班科学教案:飞起来的鸡毛•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抱抱小兔
• 科学活动《掉下来了》
• 大班科学:奇妙的蛋壳
• 小班科学:认识春笋
•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蛋》
•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鸡别乱跑
• 中班科学活动:《好玩的椅子》
•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玩颜色
• 科学:我开店啦!( 大班)
•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一年四季和12个月
•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生蛋和熟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