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目标
1.对冠状病毒的出现、危害、传播途径有初步了解。
2.掌握预防冠状病毒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感受病毒传播的力量,激发自我保护意识。
二、活动的重点
了解冠状病毒的出现、危害和传播途径。
三。活动中的困难
掌握预防冠状病毒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活动准备
冠状病毒等图,金粉,喷壶。
动词(verb的缩写)活动过程
(一)引入问题导致“冠状病毒”
1.老师引导孩子讨论人在假期的变化。
老师:孩子们,你们是怎么度过假期的?你经常玩吗?(杨:没有)。你在家的时间多还是出去玩的时间多?杨:在家多呆一会儿。
老师:你出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我们周围的人有什么变化?老师可以展示一些图片来提醒孩子。
总结:小朋友发现人们出门都戴着五颜六色的口罩。进超市的时候,穿白衣服戴眼镜的阿姨给她量了体温。公园里玩耍的孩子越来越少了.
2.引导幼儿思考: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为什么不能经常出去玩,为什么出门一定要戴口罩、量体温?介绍一下“冠状病毒”。
老师:这是因为我们生活中有一群坏人。这些坏人来自一个叫做病毒的大家庭。有时孩子们感觉不舒服。有可能是病毒和它的同伴在我们体内制造麻烦。
3.老师展示“冠状病毒”图片,引导孩子认识冠状病毒。
老师:(1)这次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病毒就是他们。看,他们有几只手?他们手里拿着什么?他们有几只脚?
(2)这些病毒其实有八只脚。孩子们觉得这些病毒的脚是什么样子的?
(3)成年人称这种花瓣为“花冠”,所以这些病毒被称为“长得像花冠的冠状病毒——病毒”。
(二)初步了解冠状病毒的危害和传播途径,掌握预防方法。
1.老师讲冠状病毒的危害。
老师:冠状病毒是一群坏人。他们会悄悄潜入。
不注意卫生的小朋友的身体里,让小朋友咳嗽、发烧,感觉到不舒服,然后……这个小朋友就生病了。2.通过游戏,初步了解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游戏1:喷嚏雨
玩法:(1)师:有时,病毒也会藏在小朋友们的口水里,我们打喷嚏或咳嗽时,嘴巴里的口水就会喷出来。
(2)教师面对幼儿,用喷壶模仿打喷嚏或咳嗽时的状态(注意避免唾沫飞出,仅仅口腔送气即可)。感受到水雾喷洒的小朋友就“中招了”。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避免别人打喷嚏或咳嗽的口水落我们的身上?打喷嚏或咳嗽的人应该怎么做?
师总结:我们在出门时带上口罩(教师可示范讲解口罩的正确带法),这样喷嚏或咳嗽时喷出的口水就会落到口罩上,就不会落在我们的皮肤上了;而我们在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卫生纸捂住自己的鼻子和嘴巴,用完的卫生纸要丢入垃圾桶。
游戏2:“病毒”传传看
玩法:(1)教师将金粉涂在小朋友A的手上(要多涂一点,效果更直观),揉搓一下,然后让这位小朋友摸摸自己的小椅子,再摸摸小桌子。师:小朋友A身上的“病毒”被带到的哪里?(幼:桌子和椅子上)
(2)请小朋友B将小朋友A摸过的位置再摸一遍。师:现在“病毒”被带到的哪里?(幼:小朋友B的手上)
(3)让小朋友B与小朋友C握握手。师:这次“病毒”去了哪里?(幼:小朋友C的手上)
(4)让小朋友C摸摸自己的脸蛋和鼻子。师:现在,哪里又产生“病毒”了?(幼:小朋友C的脸蛋和鼻子上)
(5)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这些情况如何避免。师总结:“病毒”的传播能力真是太厉害了,所以小朋友们要勤洗手。饭前便后,打喷嚏或咳嗽后,都要洗,还要按照正确的洗手步骤,用香皂或洗手液好好搓一搓,把“病毒”都洗掉。
(三)通过判断做法的方式,加深印象
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判断哪个小朋友的做法正确,哪个是错误的。
师总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认识了病毒的威力,真是太强大了,如果我们不注意个人卫生。这群坏家伙很可能悄悄溜进我们的身体里,使小朋友们生病呢。所以啊,我们出门时要戴口罩;如果想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卫生纸捂住口鼻,然后将卫生纸扔进垃圾桶;还要经常按照正确的步骤,用香皂或洗手液把我们的小手洗干净,这样,病毒大军就不会轻易找上门啦。
六、活动反思
突如其来的冠状病毒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我们都说“生活即教育”,只有做到教育生活化,才能更好地指导幼儿自我管理、文明健康、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引导幼儿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让幼儿学会保护自己。
【健康教案《病毒来了我不怕》】相关文章:
• 小班健康教案:小熊请客(正确进餐)
•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心情》
• 小班健康教案及反思
• 学前班心理健康教案
• 大班餐后活动健康教案
• 幼儿园托班心理健康教案《找妈妈》
•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案
• 幸福哆来咪心理健康教案
• 中班健康教案反思
• 大班健康教案:我想尝一口
• 小班健康教案反思
• 中班心理健康教案:开心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