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凑十法》包含反思,适用于大班数学主题教学活动,让孩子体验知识转化的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方法,在做十的方法中建立“十”的模型。感受做十方法的优越性,懂得做十,体会数学学习中的转化思想。带着反思来看看幼师《凑十法》班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制十法中建立“十”的模型。感受一下做十的方法的优越性,知道怎么做十。
2.体验知识转化的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方法。
3.体验数学学习中的转化思维。
4.引导孩子主动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乐于探索,乐于交流,乐于分享。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十的制作方法。
教学困难
了解加十法的思维过程,能够完整描述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一个小猴子的图片,一个桃子的图片,还有一个2行5列的大表格。
教学过程:
首先复习10加几。
为感受制十法的优越性打下基础。
1.老师出示课件卡片:同学们,我们学了10的加法,前面还有几个。有一只聪明的小猴子想考考大家(课件呈现小猴子)。你有信心吗?请看大屏幕:10 1=()10 7=()10 3=()10 8=()10 5=()10 6=()10 2=()10 4=()10 9=()
2.总结:十加几等于一打。
第二,看盒子数数。让孩子们在脑海中把盒子建成10个的模型。
老师:学生们做得很好。小猴子要给你一份礼物。(拿出一个空盒子)这个盒子很神奇,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想知道它的秘密吗?
1.让我们仔细看看:有多少个正方形?
2.如果每个车厢里有一个菠萝,那么可以有多少个菠萝?
3.展示9张菠萝的图片:现在有几个菠萝?你怎么知道的?
4.展示8、7张菠萝图,问和上面一样的问题,感受一下8加2和7加3的机型。
5.展示10张菠萝图,问答后总结:满了正好是10张。
第三,小动物的问题。
要实现十进制的优越性,就要从一个数中分出一部分,再用另一个数来十进制。
1.小猴子的桃子,9 3。介绍十的制作方法,从多样性感受十的制作方法的优越性。
(1)展示一个有10个方块的盒子,里面有9个桃子,盒子外面有3个桃子。老师背景陈述:爱干活的小猴子帮妈妈摘桃子。昨天,他摘了一些桃子并把它们放在一个盒子里。让我们看看有多少桃子。(九)你今天摘了几个?(3).
(2)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问一个数学问题)?(两天内你摘了几个桃子)
(3)你知道吗?你怎么知道的?可能会有点数,后续的数字以及做十的方法。对于前两种方法,请学生在黑板上演示一次,并对做十的方法进行重点分析。老师对加十的方法指导:从外面拿一个放进去,正好是10(黑板10),10加上剩下的2等于12。启发其他孩子理解,问:你理解他的想法吗?谁来说说这个?/请举手再讲一遍。引导其他孩子评价,老师定性评价:不仅快,而且一眼就看出一共12个。
(4)老师在课件上圈出方框。总结:填满10个盒子,在盒子外面再加2个。一看就是12,又快又简单。这真是一个神奇的盒子。只要你把它装满,它就会告诉你答案。结论:做十是一种简单快捷的计算方法。
老师总结:以实物做十。
1、表示图意、题型、列型。
2.说说计算过程。问题:怎么做十个?
教学反思:
做十的方法是一种简单的计算方法。这门课的教学不要求学生用做十的方法来计算,但是要让学生知道做十的方法。他们应该初步掌握了做十的方法。他们在做的时候,可以通过画圈、看图、算来算去,进一步体验做十的过程。他们应该
百科:加十的方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思路。利用加十的方法,可以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转化为学生熟悉的10加几的题目,从而变得更容易。
【幼儿园大班教案《凑十法》带反思】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8的组成及加减》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倒数》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游戏活动教案《有趣的测量》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看电影》
幼儿园中班教案《快乐公寓》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我和朋友比高矮》带反思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点点画板》包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物体的分类》带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好玩的扑克牌》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20加减法》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5的分解》带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明的家》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