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反思的教案《4的分解组成》适用于大班数学主题教学活动,让孩子有条不紊地学习一个数的除法和组合,引导孩子总结除法和组合式两边的加减数关系。在物理操作的基础上,可以理解4的分解和组合,培养孩子操作记录的良好习惯,发展孩子的表达能力。来看看幼儿园《4的分解组成》班带反思教案。
活动目标
1.在物理运算的基础上理解4的分解和组合。
2.初步学习是将一个数按顺序进行除法和组合,引导幼儿总结除法和组合公式两边的增减数关系。
3.培养孩子操作记录的良好习惯,发展孩子的表达能力。
4.培养观察、比较、反应的能力。
5.引导孩子主动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孩子学习4的分解和构成。活动难度:引导幼儿总结除法和组合公式两边数列的关系。
活动准备
每个孩子有四条小鱼,两个鱼缸,一张1、2、3的数字卡,一本数学练习册,一本写有开关数字的笔记。 活动过程
I .开始第:部分“审查3的分解和组成”
老师:“上次我们学习了3的构成和分解。大家一起复习吧。”
导入,“我们看看这是什么数字?”(3)3这个数有多少种除法?(有两种)分别是:(1和2,2和1)。孩子真聪明。我们用3的分解来玩个游戏。我说一个数字,请也说一个数字。你的号码和我的号码加起来是“3”。比如:“我说1”,孩子回答“我说2”。
二、讲述问题情境,激发孩子对数字分解组合的兴趣。
小兔子家里有两个鱼缸。小兔子买了四条金鱼。他想把这四条鱼分别养在两个鱼缸里,但是不知道怎么分。我想请孩子们帮我分。你愿意吗?有多少分?
三、解题理解4的分解与组合。
1.老师:“小兔子有四条金鱼。我想让孩子们把它们分成两个鱼缸。怎么分呢?谁想试一试?”“我要把它们写下来,不然以后会忘记的。”
2.老师:“老师给每个孩子都准备了一本。请每个孩子分享一分,分享后做好记录。”教师展示操作资料,指导幼儿操作和记录。
3.孩子手术后,让几个孩子分别说说是怎么分的。有几种方法来划分它们。并在黑板上记录下孩子的点,老师有意识的选取两个点,依次和无序。
4.找到问题,学会把一个数按顺序进行除法和组合。
1.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哪种方法好,容易看清楚,容易记住,不容易漏掉,为什么?
2.老师总结:按顺序,一边的数字越来越大,一次多一个,另一边的数字越来越小,一次少一个。两个除数的总数相同,都是4。
3.幼儿操作练习:将一个数按顺序分割组合,然后用数字记录在有分割组合数的纸上。
由老师做总结,用除法和组合的形式表达出来,与幼儿一起读出除法和组合并解释除法和组合数、总数和部分数。
5.游戏“我的伙伴在哪里?”听音乐,玩游戏。
请让孩子自由选择手中的数字[或实物牌],随音乐自由表演,音乐停止,根据牌上的数字再找一张数字牌,要求两个人牌上的数字在一起。4.可以自由换卡,重新玩游戏。 教学反思
这种设计遵循“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的原则,注重激发儿童参与活动的兴趣。
1.学习4的分解。
通过抛出问题,帮助兔子分别在两个鱼缸里养四条鱼的情节,让数学贴近生活,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索兴趣。正如《纲要》所指出的:“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
大班幼儿具有自主性、主动性、自控能力和特点。我安排了操作循环卡和数字卡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操作中独立探索4的三种方法,启迪他们的智慧。
因为大班的孩子有一定的自律能力、规则意识和坚持性,所以我在提出作业活动的要求时,让孩子遵守一定的纪律,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2.引导幼儿总结出分裂型和整合型两边的系列关系。
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出现在大班思维中。在认识事物时,不仅能感知事物的特征,还能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这个班的孩子好学,好奇,喜欢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我在归纳4的除法和组合公式中设计了两个时间列之间关系的链接。目的是让孩子“跳得伸手可及”,进一步提高概念素质。
百科:分解,一个数学术语,即和与差的乘积,最终结果要分解到不能再分为止。
>【幼儿园大班教案《4的分解组成》含反思】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猪家的房顶》
•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高矮》含反思
• 幼儿园中班教案《长和短》含反思
•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数字配对》含反思
•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二等分》含反思·
•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鸟儿聚会》含反思
• 幼儿园大班教案《挂灯笼》
•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图形变变变》含反思
• 幼儿园大班教案《去做客》含反思
•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图形宝宝找家》含反思
• 幼儿园大班教案《10以内的加减法》含反思
•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粗细》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