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反思的优秀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适用于大班数学教学活动,让孩子学会看硬币上的数字,知道硬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等值的商品,初步了解人民币,知道人民币10分、20分、50分、1元、5元、10元的价值,产生用硬币购买商品的欲望,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快来看幼儿园大班带反思的优秀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
活动目标:
1.对人民币有初步的了解,知道人民币的价值,10分,20分,50分,1元,5元,10元。
2.学会看硬币上的数字,知道硬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等值的商品。
3.有用硬币购买商品的欲望,体验独立购物的快乐。
4.知道人民币有不同面值的纸币和硬币,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的不同兑换方法。
5.愿意与同龄人和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6.让孩子学习简单的数学问题。 活动准备:
1.事先与在超市做销售的父母做好购物安排。
2.请家长为孩子准备10元不同币种的人民币。
3.物理投影仪。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老师让孩子们拿出自己的人民币,告诉大家:我带了多少元?
老师分别展示各种货币的面值,让孩子辨认。
观察硬币,读出上面的数字。
2.集体活动。
组织孩子讨论:硬币有什么用?钱能做什么?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人民币价值?
3.实践活动。
告诉我你身上带了多少钱?
提出超市购物要求:明天我们去徒步旅行,准备一些徒步旅行的零食。每个孩子只有10元钱。每个孩子都提前想好要买什么,看好商品的价值,然后10块钱去购物。
孩子们互相讨论,制定计划。
来超市自主购物。老师引导孩子看商品的价值,买自己需要的商品。
在柜台支付。自己查商品和价格。
回到教室,互相交流,说出自己买了什么?花了多少钱? 活动反思:
在组织认识人民币的课之前,我们还在犹豫是让老师预习还是让孩子带。一开始我们想自己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恐怕有些家长觉得幼儿园家长合作的地方太多了,要拿这个拿那个一会儿,还要钱?我怕丢了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然而,我认为明天只是一次徒步旅行活动。也许我会准备一些食物和水。为什么不借此机会进行一次购物练习呢?难道不是“整合家庭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活动”的好机会吗?通过孩子自己带钱,体验购物带来的快乐,一举两得,又可以闯祸了。我们也决定抛开顾虑,试一试。
所以我们在家里的私密房间里,把需要协调的事项和理由告知父母。大多数孩子及时带来了各种货币的硬币。认识硬币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的人民币,我发现他们大多已经能准确说出币值了。我意识到,让孩子“拿”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发现、探索、学习的过程。有这样的课就轻松多了。在购物的过程中,他们也会算出自己有多少钱,明天的徒步需要什么。你能买多少钱?
更让我们欣慰的是,放学后,家长看到孩子提着自己买的东西,兴奋地给孩子讲自己的购物经历。他们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真的长大了,他们很赞同老师的做法。他们都表示支持我们的工作,没有任何责怪的意思。
对父母,对孩子,对自己多一些信任,相信我们会收获更多!
百科:人民币的单位是人民币元,人民币的辅币单位是分和美分。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标有人民币元的音标为大写Y加两个十字,即“【幼儿园带反思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教案《做纸牌》包含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种花》包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豆豆乐》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种瓜》音乐教案包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买书去》包含反思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长短、宽窄、厚薄排序》包含反思。
《鼠小弟称重》幼儿园优质数学课程教案
幼儿园中班《小老鼠打喷嚏》优秀音乐教案反思
幼儿园数学教案《图形分类》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拼图形》包含反思。
幼儿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3》带反思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什么动物吃什么》包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