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小鸡之舞》适合中班以音乐为主题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乐于参与表演游戏,体验团体游戏的快乐,聆听和辩论音乐,感知音乐的ABA结构,能够根据音乐做相应的鸡和鹰的动作,熟悉音乐的旋律,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教案《小鸡之舞》。
【活动目标】
1.听音乐、辩音乐,感知音乐的ABA结构,能够根据音乐做相应的鸡、鹰动作。
2.愿意参与表演游戏,体验团体游戏的快乐。
3.熟悉音乐的旋律,并配合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4.通过图片了解歌词内容,能够根据歌词内容进行大胆的想象。 【活动准备】
1.一张鹰的照片;
2.两张鸡的照片;
3.鸡嘴图6张,鸡屁股图4张,肚皮图1张,躲藏图1张,滑翔图1张,飞翔图1张;
4.音乐;
5,2只手套。 【活动过程】
第一,问题是进口的。
老师:你玩过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吗?谁和谁在玩游戏?
(1)音乐欣赏,感知ABA结构
(2)完整欣赏音乐,感知ABA结构。
(3)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这首曲子里有两只小动物,鹰和鸡。我们来听听。
(4)完整播放音乐,孩子听。
(5)提问:你感受到音乐中的这两只小动物了吗?
(6)听第二遍
老师:我们听到的音乐是谁先出来的?让我们仔细听。这一次,老师要孩子们用行动来表达。如果你觉得是鸡的音乐,你可以直接坐在椅子上做鸡的动作。如果是鹰的音乐,就做鹰的动作。(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做,做完后展示鸡和鹰的图片)
第二,分段听音乐,学会做相应的动作。
(1)欣赏a段。
1.老师:请过来欣赏小鸡的音乐,看看小鸡做了什么。
2.放一段音乐,老师表演动作。
3.提问:鸡做了哪些动作?(吃米饭扭屁股藏起来的动作)(展示一张吃米饭扭屁股藏起来的图。)
4.请听音乐,仔细看小鸡做了多少次这些动作?
5.老师再表演一遍A段的动作,小朋友认真看。
6.展示图片。
问题:鸡做了几次?(如果孩子不清楚,指着图片回答)
7.老师:哦,我做了三次吃米饭,两次扭屁股,一次藏起来的动作。请仔细听音乐,一起做小鸡的动作。(两三次)
(2)欣赏B音乐
1.老师:请大家来欣赏老鹰的音乐,看看老鹰都做了哪些动作。
2.放B音乐,老师表演动作。
3.问题:老鹰做了哪些动作?(飞行、滑翔的动作)(展示图片)
4.请仔细听音乐,做老鹰的动作。(两三次)
(3)感受A、B音乐的节奏
1.老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小鸡和老鹰的音乐。你觉得速度的差别在哪里?(小鸡的音乐欢快,老鹰的音乐缓慢)(如果孩子回答正确,统一跳过提问环节)
2.播放A段和B段音乐。
3.问题:你认为鸡乐和鹰乐在速度上有什么区别?
(4)欣赏一首`音乐
1.老师:看,当老鹰飞走的时候,小鸡会怎么样?孩子们,请最后来欣赏第三首曲子。我们看看第三段鸡的动作和第一段有哪些相同,又有哪些不同?
2.演奏一首乐曲,老师将演奏出来。
3.问题:第三只小鸡和第一只小鸡的动作相同在哪里,不同在哪里?(鸡吃米饭的动作和鸡扭屁股的动作是一样的。最终不是躲的动作,而是满的动作。)
4.第三段音乐要求孩子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看地图,做动作。(做一遍,老师会点图)(展示完整图片)
第三,完整的性能。
(1)评论和加强行动。
现在,请和我一起演奏你刚才听到的音乐。(评论,观察孩子动作是否到位,加强)
(2)解释游戏的要求
孩子们,请看看我还带来了什么。(展示手套)这是鹰的翅膀。我让一个孩子上来跟老师做鹰,其他孩子做鸡。当他们听到一只鹰的音乐时,小鸡们不得不躲起来,不能动弹。当老鹰听到小鸡的音乐时,老鹰飞走了,小鸡又出来了。
(3)儿童游戏
1.先请一个幼儿上来和老师做鹰,其他幼儿做鸡。
2.请两个幼儿上来做鹰,老师和其他幼儿一起做鸡。
四。总结。
今天我们听到的这段音乐叫《小鸡之舞》。接下来请小鸡们跟我回家休息吧!
百科:鸡是家禽的一种。家鸡起源于野生原鸡。它的驯化历史至少有4000年左右,但直到1800年左右,鸡和蛋才成为大规模生产的商品。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鸡之舞》】相关文章:
•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叮叮咚咚
• 幼儿园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鸭子上桥》含反思
•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兔子舞》含反思
•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不倒翁》含反思
•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萤火虫》含反思
•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开火车》含反思
• 幼儿园托班音乐教案:我的身体
• 大班音乐教案《画一画》含反思
• 音乐教案:匹诺曹愿做真孩子
• 幼儿园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种子托比的故事》
• 幼儿园大班教案《花儿朵朵开》含反思
•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大象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