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快乐的小牧民》包含反思,适合中班音乐主题教学活动,让孩子发展动作的协调性,激发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学习抬腕、压腕的基本动作,感受蒙古族舞蹈奔放舒展的风格。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教案《快乐的小牧民》。
活动目标:
1.激发孩子对少数民族的好感。
2.发展孩子动作的协调性。
3.学习抬腕压腕的基本动作,感受蒙古舞蹈奔放舒展的风格。
4.愿意参与音乐活动,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快乐。
5.启发孩子创作新的歌词,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唱出来。 活动重难点:
要点:学习提腕、压腕的基本动作,配合脚步动作。
难点:掌握手腕抬压的基本要领。 活动准备:
材料:一套蒙古族服装。
材料:录音机、音乐磁带。
课件:蒙古族服饰、皮靴、蒙古族舞蹈、蒙古包、蒙古草原、马头琴、摔跤等。 活动过程:
(1)依次展示课件,让幼儿感知蒙古族,简单了解蒙古族的生活。
1.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孩子认识蒙古语。
“今天,孙小姐给孩子们带来了许多美丽的图画。让我们看一看。
(老师播放课件)
2.教师总结:
蒙古族人民热情奔放,喜欢唱歌跳舞,戴头巾,穿斜纹布衣服,穿皮靴,住在草原上的蒙古包里,在草原上放牧。我喜欢喝奶茶,拉马头琴,摔跤和骑马。
(小孩子对彩色图片特别感兴趣。结合孩子的这一特点,我选择观察图片这一活动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刺激他们的视觉器官,激发他们的观察欲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师随音乐整体演示节奏:
1.启发和引导幼儿学习骑马的动作:
“孩子见过骑马的人,也有孩子骑过马。我邀请孩子们学习骑行。”(请2-3个小朋友去前面学骑马)
2.老师再用音乐示范动作。
孙老师还把骑行动作配上音乐,做了一点节奏。你想看看吗?(跟随音乐,整体示范动作)
3.引导幼儿说、做孙老师做过的动作,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体验蒙古族舞蹈奔放舒展的风格。
(孩子天性好动,善于模仿。针对这一特点,我巧妙地把老师的示范和孩子的体验联系起来,让孩子从老师的动作和优美的音乐中体验骑马的乐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和模仿的兴趣,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老师详细讲解示范节奏的动作要领:
1.骑马:
骑马时,身体微微前倾,双手放在身前,半握拳成绳状,拉马缰绳压住手腕。同时双脚并拢,脚尖着地,抬起脚跟,然后同时向下压,一次压手腕。演示时,鼓励孩子们说:“马,马,快跑,开车,开车……”
2.抬起手腕:
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手掌伸直压住手腕,头部自然摆动。
3.挤奶:
两腕在身体前方压腕两次,然后上下交替,抬腕两次。
4、鞭子,鞭子:
左手前半部握拳,手臂呈半圆形,右手食指在头顶盘旋两圈后向下摆动做鞭打动作。
(本环节以学习行动为主要内容,也是活动的重点部分。因为中班的孩子年龄小,对动作的掌握只停留在表面,无法模仿和生动地表达。教师抓住这一特点,运用灵活机智的演示方法,将有节奏的动作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使肢体动作更容易理解和学习,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技巧和方法。)
(4)教师和孩子一起跟着音乐做节奏:
1.孩子学得真快。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做节奏!
2.请个别孩子带领节奏,鼓励他们在小组面前大胆展示自己。
(整个活动始终以大纲精神为指导,让孩子在此基础上感受美、发现美、展示美。这个环节从孩子的感受出发,给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孩子带头做一些增加自信的事情,享受快乐。) 活动延伸:
欣赏老师准备的蒙古舞,让孩子们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活动。孙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蒙古舞,(小朋友闭眼片刻,老师换衣服)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了教学。 课后反思:
活动开始时,我们观察了蒙古语图片,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从而了解了蒙古族的生活习惯和风俗。活动老师的引导和总结语言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孩子对蒙古语的喜爱。在老师的示范引导和音乐感受的交替配合中,孩子们对舞蹈动作的求知欲逐渐加深,在感知舞蹈奔放舒展的风格的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舞蹈动作的兴趣。在这个环节中,在老师分解动作的指导、鼓励和示范下,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动作,突破了这个活动的重难点。儿童动作的协调性逐渐加强。
幼儿由被动到主动学习动作,师幼情感共鸣,达到了预设的目标。小百科:牧民,指放牧牲畜并以此为生的人。
【幼儿园中班教案《快乐的小牧民》含反思】相关文章:
• 幼儿园小班上学期音乐教案《唱唱神秘洞》含反思
•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春天》含反思
• 幼儿园小班教案《云妖之舞》含反思
•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表情歌》含反思
• 幼儿园小班优秀音乐教案《我和小蚊子跳舞》4篇含反思
• 幼儿园小班教案《袋鼠跑,袋鼠跳》
• 幼儿园中班教案《水族馆》含反思
•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彩色丝带》
•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奔跑的古古
•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松鼠进行曲》含反思
• 幼儿园小班教案《青蛙音乐会》含反思
• 幼儿园大班教案《孔雀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