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反思的中班教案《小鱼捉迷藏》适合中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让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发现,体验图形变化的乐趣,在不规则线条画中找到几何形状,找出不同的小鱼图形,并根据已有经验添加图片,根据颜色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带着反思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教案《小鱼捉迷藏》。
活动目标:
1.能够找到不规则线条画中的几何形状,找出不同的小鱼图形,根据已有经验添加图片。
2.能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发现,体验图形变化的乐趣。
3.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4.体验想象和创造各种形象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黑板,演示用的线条画一张(包括三角形、圆形、半圆形、长方形),四个不同形状、不同装饰方法的小鱼装饰实例。
2.5幅线条画(包括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矩形、椭圆形和梯形),一只黑色勾线笔手和几支水彩笔。 活动过程:
1.展示线条画的例子,让孩子们谈论他们的发现。
老师:这是一幅神奇的线条画。这里面隐藏着很多秘密。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仔细看看。线条画里还有类似的形状吗?线条画里还有其他形状吗?
教学建议:孩子找到一种图形后,引导他们继续寻找同一种图形,并进行分类;鼓励幼儿在线条画中寻找和发现不同的几何图形。
2.游戏导入,演示寻找和绘制鱼的图形。
老师:我再告诉你一个秘密。许多顽皮的小鱼藏在这些形状里,和我们玩捉迷藏。你找到他们了吗?
(2)老师演示在其中一幅线条画中加入一条小鱼的形状。
老师:老师发现了一条小鱼。你想看看它藏在哪里吗?(老师示范找一条长方形的小鱼,画出它的眼睛、嘴巴、鳍和尾巴)
老师:发现了xx形的鱼。刚才老师加了什么,变成鱼了?
(3)幼儿尝试寻找不同的形状,加入小鱼的形状。
还有许多隐藏在其他形状中的小鱼。谁发现他们的?试着画出来。(让两个幼儿指出线条画中的小鱼,并添加眼睛、嘴、鳍和尾巴)
总结:线描中隐藏着圆形鱼、三角形鱼、长方形鱼、半圆形鱼。
教学建议:当老师演示一条小鱼的形状时,如果有孩子提出他发现了一条小鱼,请孩子演示这幅画。老师可以提示老师完成绘画,可以用“小鱼的头在哪里”、“小鱼的眼睛在哪里”、“看看小鱼缺了什么”来进行提示。请提醒孩子们在尝试寻找和画画时,寻找不同形状的小鱼。两个孩子可以同时画出不同形状的小鱼,省去了其他孩子的等待时间,给他们各种形状小鱼的感觉。
(4)展示装饰好的小鱼,贴在对应的图形上。
老师:我还发现了一些小鱼。看,这些是圆形小鱼,三角形波浪鱼,长方形斜鱼,半圆形小鱼。他们都穿着漂亮的衣服。
教学建议:装饰过的小鱼尽量选择小图形,因为大多数孩子在演示的时候都喜欢找大图形,这样装饰过的小鱼就可以贴在相应的图形上,不会遮住孩子之前的例子,可以更好的尊重和展示孩子的创造力。
3.孩子们操作、寻找并画出鱼的形状。
(1)老师:你想找小鱼吗?桌子上的线条画里藏着很多各种形状的小鱼,还有和黑板上不一样的图形。找到小鱼后,帮小鱼画出它的头、眼睛、鳍和尾巴,你也可以给它穿上漂亮的衣服。我们去找一个吧。
(2)儿童操作。老师提醒孩子画完整的鱼。画画快的孩子可以用水彩笔画鱼体图案。注意不同图形的孩子的作品。
教学建议:幼儿操作的线条画中的梯形和椭圆形比例题中的多,给幼儿更多挑战和传递经验的机会。重点引导孩子寻找小鱼图形,并添加完整的图片,鼓励孩子寻找许多不同形状的小鱼。
4.欣赏拼图,分享图形变化的小鱼。
(1)拼图游戏。
和小朋友一起把手术台拼起来,把图片拼成一个大拼图。导读:中间的小朋友站在两边,小鱼找朋友,成了一个大拼图。
(2)分享与交流。
老师:我们发现了隐藏在线条画中的各种形状的小鱼。谁发现了和黑板上不同形状的小鱼?有趣的图形可以做出有趣的鱼。你最喜欢哪种鱼?
老师:你喜欢找小鱼吗?线条画里还藏着很多小鱼。我们带着画去上课,继续找小鱼。
教学建议:玩拼图游戏时,让孩子一起帮自己拼桌子,让他们体验自己的作品变成大拼图的神奇和惊喜;分享可以通过自我介绍、相互推荐、老师提示等方式进行评价,结合现场情况,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创作体验。
活动延伸:1.将作品展示在班级美工区墙面上,鼓励幼儿在区域活动时,继续寻找“藏在图形里的小鱼”,继续创作,让大拼图更加完满。
2.可在美工区提供其他形状的图形纸,开展“图形变小鱼”活动,并展示孩子的作品,巩固认识多种图形,进一步分享添画和装饰的方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始终处于一种发现——创作——再发现——再创作的动态过程中,不断给孩子带来惊喜和挑战。孩子兴致盎然,画面充满稚趣。我发现“变化”是本次活动成功的秘诀,变化出新意,变化出神奇。
营造变化的游戏情境。活动开始,“一张线条画,藏着秘密”,一下就激发了孩子们发现的热情;“图形里藏着小鱼”,让线条画的范例蕴藏玄机,“和小鱼捉迷藏”让孩子们的发现之旅充满趣味,操作时,孩子们不断喊出“我找到××形的小鱼啦”,可见,“捉迷藏”的游戏情节已深入孩子心中;单幅画变成大拼图,让孩子们的游戏热情再次升级,不禁纷纷感叹:“哇,好大的画啊,好多的鱼啊!”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是一个游戏,不断变化的游戏,吸引着孩子们持续发现和创作。
采取变化的引导方式。示范添画时,孩子提出了他已找到小鱼,我就请他来示范添画,改变了原先设定的教师首先示范的策略;3名示范幼儿的作品不尽相同,比如头部位置、眼睛的画法、鳍和尾巴的形状,我一一给予肯定,避免了范例给孩子造成的思维定势;变成大拼图时,几个男孩子主动帮忙移桌子,我就顺势说:“大家一起来帮忙,变出大拼图喽。”大部分的孩子都参与移桌子和拼画的过程,虽然只有短短几十秒时间,但避免了孩子的等待,而且合作亲历变化,让这一环节更有意义。
鼓励变化的表现手法。幼儿操作时,我发现一些幼儿画的眼睛、鱼鳍和尾巴形状各异,我还发现部分幼儿装饰小鱼采用混合的方法,如点点和线条结合,平涂加上花纹等,我鼓励孩子继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添画和装饰,并在结尾点评时,与全班孩子一起分享他们的经验。
小百科:鱼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它们几乎栖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环境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鱼捉迷藏》含反思】相关文章:
• 幼儿园中班教案《蜘蛛先生的家》含反思
• 幼儿园小班教案《可爱的熊宝宝》
• 幼儿园大班教案《纸筒上的秋天》含反思
• 幼儿园大班教案《二方连剪》
• 幼儿园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红太阳吞噬蜘蛛》含反思
•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堆雪人》含反思
• 幼儿园托班区角设计:开窗户的摸箱
• 初入职场的心态与调整
•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三毛》
• 幼儿园大班教案《小蚂蚁》含反思
•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美术教案《茶山上的茶树》含反思
•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蔬菜拓印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