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反射的美术教案《石头》适用于大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让孩子大胆组合石头,创造新颖的形象,学会用颜料或各种辅助材料装饰石头,体验在石头上绘画的乐趣,尝试用装饰好的石头形状创作故事,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来看看幼儿园带反思的美术教案《石头》。
活动目标
1.学会用颜料或各种辅助材料装饰石头,体验在石头上作画的乐趣。
2.能够大胆组合石头,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3.尝试用装饰好的石头形状创作故事,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养成大胆用色、均匀用色的好习惯。
5.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重点难点
了解石头的种类和作用。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小石子(洗净、晾干并分类)
2.油画棒、棉签、橡皮泥、彩纸、毛线、人造花、双面胶、吸管、瓶盖、牙签、皱纹纸等。
3.每个小组都有一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入卡通形象,展示实例,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问题:
1.它们是由什么制成的?
2.你觉得这个小石头头长什么样?
3.他们看起来一样吗?
(2)教师引导幼儿看、说、想石头是什么样子的?
要求:
1.每个孩子选择他最喜欢的石头,玩它,谈论它,思考它的形状和它能变成什么。
2.和你的搭档谈谈你的石头能变成什么?为什么?
3.如果你把石头组合起来,你觉得它们看起来像什么?
(3)教师介绍制作方法,并能与同伴讨论合作。引导孩子先在纸箱里组合石头,然后装饰石头,再用双面胶把石头固定在纸箱上,最后装饰纸箱完成工作。
(四)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要求:
1.孩子首先要想好把你的小石头变成什么样。
2.使用各种漂亮的颜色。
3.在装饰纸箱的时候,首先要想好你要怎么装饰才能编一个好听的故事。
(5)小朋友创作石画,老师指导。
老师重在引导孩子大胆想象,能把各种石头组合成各种形状。鼓励孩子大胆选择各种辅助材料和工具。
(6)创作故事
老师组织先完成作品的孩子用自己的石头创作故事。 教学反思
(一)这项活动的成功
石头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东西。这个活动的产生也来源于一个孩子的偶然发现。可以说这个活动是从孩子的兴趣中产生的。这符合新大纲中提到的“教育内容要贴近儿童生活”和“教育活动要生活化”的精神。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都体验到了创作石画的乐趣。孩子的作品大多不受老师榜样的影响,有自己的创新,能大胆合理地使用各种辅助材料。
(二)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新的想法
在这次活动中,经过反思,我认为存在以下不足:
1.当老师向孩子们介绍制作方法时,一些孩子正在看他刚刚玩的石头。课后我在想,如果把制作方法的介绍提前到前面,然后让孩子操作石头,是不是更能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2.教师资料摆放不当,给孩子操作带来不便。问题是课前准备活动的时候没有仔细思考,没有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看这个素材的摆放。知识准备,包括老师的教材是否符合孩子的实际需求,是否方便孩子操作等等。
3.老师的例子太少,不利于孩子观察。
(三)幼儿的创新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百科:石头一般指大岩体遇到外力时脱落的小岩体。大部分附着在大岩体表面,一般呈块状或椭圆形。它的外表有的粗糙,有的光滑,质地坚脆。可以用来制作石器,收集石矿。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用石头生火。通常,石头是由碳酸钙和二氧化硅组成的。
【幼儿园大班艺术教案《石头》附反思】相关文章:
幼儿园户外游戏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大班美术教案趣味面具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分析
大班案例分析
003010小班美术教案
幼儿园教育教学案例
幼儿园小班教案《画草莓》包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艺术教案《麻绳》带反思
幼儿园美术教案:给小鱼穿衣服
幼儿园中班教案《大轮船》
幼儿园小班水粉画精品教案《苹果树》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好吃的棒棒糖》包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