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小猫旅行记》包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它让孩子体验和理解故事中的规则,知道“禁止”的含义,在情景化地体验故事的过程中仔细观察,通过对猫违反禁止所造成的不良后果的体验,初步了解社会行为的规则,做到无“禁止”,在群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吧。
活动目标:
1.在情景式体验故事的过程中仔细观察,通过对猫咪违反禁令造成的不良后果的体验,初步知道如何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被禁止”的事情。
2.体验并理解故事中的规则,知道“禁止”的含义。
3.能够在小组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乐于探索,乐于交流,乐于分享。 活动准备:
1.安排一个有花、玩具桥和一些禁止标志的聚会场所:禁止摘花、禁止喧哗、禁止通行。
2.从图画书《小猫旅行记》中选择7张幻灯片。
3.ppt中的三张提示卡。 活动过程:
一、体验情境,感受“禁”。
这只猫带孩子们参观了会场。
老师用猫的口吻说:小朋友,这里是大会场。我们进去看看吧。
1.老师带领孩子们参观场地。老师给孩子们读场地里招牌上的字,并讨论意思。
2.来到舞台楼梯,看到一个牌子:上去休息一下。
老师:你想坐下来休息一下吗?杨:好的。
看到大屏幕上的图片,老师:这里有很多小猫的图片。让我们来看看!
第二,分析经验,理解“禁”。
猫带着孩子们去看画。
1.幻灯片1,小猫排队旅行。
问题:小猫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做什么?年轻:上学;去秋游。
老师:你怎么知道?杨:他们在公园里,背着包。老师:你仔细观察过了。
2.幻灯片2,小猫看到了花坛和招牌。
老师:他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朵花?漂亮?除了花还有什么?
杨:还有品牌。老师:猜猜它会说什么?年轻:不能摘花,不容易摘。
老师:是的,上面写着:禁止采摘。提醒游客看到漂亮的花不要摘。这种标志被称为禁止标志。我们会场有这样的标志吗?
杨:是的。老师:小猫会摘花吗?杨:没有。
3.幻灯片3,小猫进入花坛。
老师:小猫在做什么?少年:摘花。老师:你认为他们是对的吗?杨:没有。
老师:为什么不呢?年轻:花会疼;花有生命。老师:你再看看,现在的花还漂亮吗?杨:坏了。
总结:多好听的孩子的话啊!漂亮的小花让小猫又脏又丑,别人来玩也看不见。太可惜了!被禁止的事不能做。(转向图片)小猫们,你们为什么不听呢?我们一起对小猫说:“小猫,别摘了!小猫,不能摘!”婴儿大声提醒猫。
4.幻灯片4,小猫看到了危险的桥。
老师:这次小猫看到了什么?杨:一座桥。老师:这座桥怎么了?杨:坏了。老师:怎么了?杨:以上。老师:除了这座桥还有什么?杨:还有品牌。老师:危险,不要过这座桥!你什么意思?杨:你不能过桥。
老师:你为什么要挂这个牌子?
少年:绳子断了;危险。老师:我们一起提醒小猫。凯蒂,不要!小猫,过不去!(孩子喊)老师:猜猜,小猫会不会过?年轻:有;号码
5.幻灯片5,小猫过桥
老师:哦,小猫在做什么?看看3354发生了什么。幼:小猫在过桥;一块石头掉了下来。
总结:桥上的木板掉了,多危险啊!如果你不小心,你会摔倒的。你害怕吗?(年轻:怕。)哎,危桥不能靠近,禁行之事不能做!他们以后会怎么样?令人担忧。
6.幻灯片6,小猫看到了口袋,钻进去。
老师:当小猫来到一片草地时,它看到了什么?年轻:一床被子;我在家钻被子。老师:进去,你能看见外面吗?是不是很好玩?杨:好玩。老师:哦,这是一个像被子一样大的口袋。你能把它弄进去吗?杨:没有!老师:为什么?杨:那里有字。老师:哦,这张纸上写着:禁止进入口袋。为什么不能进去?年轻:我们如何提醒他们?少年:小猫,你不能进!小猫,你不能进去!
老师:小猫听到我们的声音了吗?看,他们还在钻!结果如何?
7.幻灯片7,小猫被带走了。
老师:哦,发生了什么事?(孩子被图片吸引,他们专注于图片的内容)谁来了?年轻:狼;灰太狼;怪物。老师:是的,一个怪物来了。这个怪物紧紧地系着他的口袋。口袋里有什么?幼:(焦急)有小猫。老师:小猫被妖怪抓走了。你要怎么办?少年:吃吧;卖掉它。
总结:小猫被不知名的怪物带走了,好可怕!该怪谁呢?(一个小孩打断:小猫本人。)小猫为什么会被带走?幼:小猫不听话。老师:对,小猫不守规矩。禁止的事不能做!让我们一起提醒小猫:小猫,
禁止的事情不能做!(幼儿作呼喊状)小朋友,我们可不能学小猫哦!三、回顾总结,记住“禁止”
师:孩子们,小猫秋游的路上不听话,不守规则,它们遇到了哪些禁止不许做的事情呢?(指黑板)
“来到花园,看到了禁止采摘,走到了小桥边看到了禁止过危险的桥,来到了草地上看到了大口袋,禁止进入口袋。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有哪两个字在这三张提示牌上都有呢?(请一幼儿上来指。)这两个字叫做“禁止”,(齐声学说一遍)禁止就是提醒我们有些事情不能做,做了会影响别人伤害自己,有时还会发生危险。
师:小猫们做了禁止不许做得事情,被怪兽关起来了,他们能不能逃出来呢?幼:能,把怪兽打死,……师:出来以后,再看到“禁止”的牌子,它们又会怎么做呢?幼:他们听话了;不能做的事情不做了。
师:以后我们出去到游乐场、公园、风景区玩,一定要看好路边的提示牌,禁止的事情不能做。可千万不能像他们一样哦。
四、找找幼儿园里的“禁止”。
师:孩子们,幼儿园里也有禁止提示牌呢,让我们去看一看,找一找吧。
老师带领小朋友学小猫轻轻离开会场,去寻找提示牌。
活动反思:
《11只猫做苦工》是个关于遵守规则和文明旅行的经典绘本,通常会被选做大班的语言教材。小班幼儿正处于秩序感与规则意识形成的关键期,而出游与违禁又是他们的生活中常有的事情。由于不理解规则,他们才会一次又一次的违禁。所以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节选了《11只猫做苦工》中的7个片段来设计这节小班社会活动,旨在使幼儿懂得遵守社会行为规则,初步理解故事中规则的含义,不做“禁止”的事情。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发现,小班孩子能理解故事内容所要表达的意义,懂得禁止的事情不能做。在课后观察中,我们还了解到,他们会自觉地遵守一些在生活中已经理解了的规则,如:不能摘花、危险的事物不能靠近等,并提醒同伴遵守规则。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这样的原则: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而绘本《11只小猫做苦工》正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将遵守规则的意识通过精彩的故事情节深入幼儿的内心。又由于故事内容的生活化、真实化、戏剧化,而广受幼儿的欢迎。通过阅读时侧重点的不同,以及篇幅长短的选择也能使小班的孩子理解故事的内涵,对遵守规则产生理解和体验。
通过孩子们课堂上的表现又可以看出,幼儿更多的是被画面的精美和情节的曲折(小猫因为不守规则而被抓走)所吸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绘本的观察来理解规则。由于受语言表达能力的制约,他们对规则的理解还处于初始阶段,还不能用较为具体和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达,回答问题时的语言显得零碎、简短。即便如此,他们对小猫的行为依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总之,依托绘本开展社会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和孩子一起阅读、讨论生动有趣的绘本,既能帮助幼儿理解社会行为规则,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又能丰富幼儿的语言,引导他们体会和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小百科:旅行和旅游的区别就在于:旅行是在观察身边的景色和事物,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相对于是指个人,是行走。旅游是指游玩,通常是团体出行,在时间上是很短暂的。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猫旅行记》含反思】相关文章:
• 幼儿园中班安全活动:小心危险
• 幼儿园小班教案《地球生病了》
• 幼儿园中班教案《送给老人的礼物》含反思
•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七彩虾》含反思
•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藏在哪里了》含反思
• 中班社会教案《我心中的奥运》含反思
•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爱的密码》含反思
• 幼儿园托班社会活动:我长大了
•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小鱼》
• 幼儿园中班教案《去鞋店看看》含反思
• 小班社会教案《穿鞋子》含反思
•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有用的筷子》含反思